金盘网首页
移动端
  • 金盘网APP
  • 金盘网公众号
  • 金盘网小程序

“2005-2006中国年度楼盘评选”记实

发布日期:2013-06-24

分享到:0

建筑是城市文明的象征,是百年历史的见证,它不仅是现实的栖身之所,更是一种民族文化与精神的载体。优秀的楼盘项目无疑是这种载体的典范,它们同时也是开发商与设计师智慧与心血的共同结晶,是行业共同的财富和榜样。弘扬和推广这些独具魅力的经典之作,是作为专业媒体的最重要职责。为此,《时代楼盘》与香港科讯国际出有限公司等多家媒体及机构共同创造了一场关于楼盘建筑设计和发展的两地盛宴,力推中国住宅事业辉煌蓬勃地发展。

 

(一)“2005-2006中国年度楼盘评选”广州大揭幕
  盛世谱华章,楼市现风云。2006年6月9日,由《时代楼盘》、香港科讯国际出有限公司等多家媒体及机构主办、广州市唐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2005-2006中国年度楼盘评选”活动在广州东方夏湾拿豪生酒店隆重举行。活动现场云集了各路兵种媒体,《南方都市报》、《羊城晚报》、搜房网、《文汇报》、南方电视台等多家著名媒体记者齐齐到场,热切关注整个活动进程。评选活动由《时代楼盘》执行主编张学涛主持,包括上半场“中国楼盘设计自由论坛”和下半场“2005-2006中国年度楼盘评选”活动。

  活动伊始,唐艺设计资讯集团董事长总经理康建国先生代表集团发表讲话。他表示,为务求评选公平公正,工作人员广泛搜寻了各大城市优秀楼盘项目。同时他还坚信,“经过三五年的时间,《时代楼盘》的“中国年度楼盘评选”一定会成为业界最权威的评选!唐艺设计资讯集团也将一如既往地为地产界、设计界提供真诚的服务,推动中国设计界和产业的发展!”

  在阵阵雷鸣掌声中,《时代楼盘》理事单位和顾问人员受牌仪式开始举行。由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赵红红教授代表《时代楼盘》分别向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汉森国际顾问伯盛设计,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广州市科城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河南徐辉建筑事务所,广州纬纶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泛澳景观公司,北京华通设计顾问工程有限公司等单位颁发理事单位牌匾,尔后,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陈一峰颁发了《时代楼盘》顾问牌匾。开彦、李鸿新、袁山、李少云,胡朝辉、盛宇宏、庞伟等陆续上台受牌。

 


唇枪舌剑 专家学者激烈开讲

  《时代楼盘》各理事单位和顾问在主席台上感慨发言,一时掀动了整个会场氛围。而上半场“中国楼盘建筑设计界自由论坛”也在《时代楼盘》执行主编张学涛抛出话题,多位专家学者踊跃发言的热烈气氛中展开了。数十名在建筑、景观设计界取得成就的专家学者和各大事务所、设计公司的领军人物为此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声音或高昂,或慢条斯理,或平稳,或激烈,会场异彩纷呈,高潮迭起。以下是他们精彩的讨论:

  张学涛:理事会是《时代楼盘》给设计单位提供服务的一个专门机构,我们每年都会举办沙龙、论坛、评选等一系列活动,目的就是为专业的设计师提供一个沟通和交流的平台。另外一个更重要目的是,希望通过各位专家的沟通交流来推动中国住宅事业的发展,提高中国居住建筑水平,从而推动中国住宅建筑的改变。综观这些年,我们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中国的住宅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逐步加强,在欧洲、在美洲以及在世界的其它地方,都可以看到中国的一些文化元素在流行,中国的人居观念以及设计理念对世界居住文明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今天我们就围绕着中国住宅文化的现状、发展方向和中国建筑设计行业本身的状况展开谈论。我想先把这个话题交给这次活动的特邀主持赵红红老师。

  赵红红:首先非常感谢唐艺的康总、张主编,还有唐艺的同仁邀请我来做就今天话题的主持,共同探讨中国建筑发展问题。我们现在处在一个伟大的时代,我在英国学习的时候,就研究过工业革命时英国城市的发展,就像我们珠江三角洲这些年一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英国的工业革命时代我没法见到,但是现在,我们可以见证我们中国这个最伟大的时代。美国有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说,21世纪影响世界的两大事件,一个是美国的信息革命,一个就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因为按照我们国家的计划,未来将有3到4亿人要进城市,这等于是说在未来,我们要再造一个中国,再建三百亿平方米的建筑,所以我们应该说是在亲身参与和见证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最近我在做(佛山)三水的一个项目,准备恢复一个大湖,这个湖还在设计过程中,我对工作人员说,你们不要觉得只是是来干干活,画画图纸,你们要想到,就好像在唐朝宋朝,他们建那个白堤和苏堤一样,逐渐成为西湖的一个标识,你们经历的是一个很伟大的时代,所以应该更要认真思考些东西。今天的话题是围绕着中国的建筑设计来展开的,而当下谈论的最多的就是我们怎样把中国设计变成中国创造,怎样自主创新。在这方面,我觉得日本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日本,他们过去一直学中国,唐朝时派留学使来中国留学,但是后来呢?我看到一个日本人写的文章,他说我们学中国,一直学到清朝就不学了,为什么呢?他觉得在中国再也没什么好学的了。然后他们看到西方工业革命,他们又转学西方,学欧美。经过明治维新后,日本的工业发达了,在建筑还始终还不能领导世界潮流。但是大概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以后,随着日本的经济、科技、建筑技术的发展,日本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文化。所以到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他们可以骄傲地说,我们日本的建筑文化是世界上比较好的建筑文化,现在我们可以使世界人到我们日本,学习我们日本的建筑文化了。这就是日本建筑文化完成自我独立和创新的过程。我就一直在思考,我们中国的建筑能不能走到这一步?为什么中国的老百姓要欧洲的建筑风格呢?就因为人家是优势文化,优势文化它就要侵占你,影响你。对我们来说,这是个不好的现象,我们中国建筑应该形成自己的文化,应该走向世界,成为世界上最好的文化。我想在座的各位在这样一个时代中,恐怕也有很多感慨,有很多想要说的话。

  何显毅:我是1979年来中国大陆做设计的,在大陆几十年,看到大陆的建筑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发展。甚至如果你要去看一些大型建筑,特别是住宅小区的设计,这在美国和欧洲都看不到。中国的住宅小区应该是举世无双的。但是如果我们真的要为中国建筑设计开出一路新的道路,像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的日本建筑一样,我觉得做建筑研究必不可少。但是根据我的了解,用建筑研究院这样的名称命名的设计单位,真正做建筑研究的其实很少,当然,在住宅产业方面,或者在节能、在环保上也有不同的研究成果产生,这些都是靠设计单位自己摸索和创新出来的。

  而现在中国大陆房地产正在走一条像香港设计单位在八十年代走过的路,就是建筑设计服从销售和房地产商的利益,这在中国走上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建筑设计服从市场似乎是理所当然的事。如果我们深层次地去思考,如果你将建筑做为人类历史最伟大和最容易触摸到的艺术结晶品,我认为建筑师除了要干活外,更加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当然在这几年里,国内的设计公司不单在规划理念上,在建筑细部设计上,都花了很多工夫。我想除了市场化不可以避免外,更加希望在这个伟大的时代,为我们千百年后,留下一点真正的艺术精品。

  赵红红:谢谢何先生,何先生刚才谈了两个问题,第一就是谁去做研究,我们很多公司都叫规划设计,还专门加了个研究院,但是真的去研究的很少。设计单位自己忙的很,又要去做研究,困难的不得了,关于这一点,我倒一直在呼吁,高校一定要做研究的主体,如果高校也专门去做设计,搞生产,光顾着赚钱不去做研究,这叫丧失了责任心。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代,我们自己怎么做出一个能够流传到后代的精品。过去我们做产品首先解决的就是一个面包问题,也就是有没有吃的问题,至于吃得好不好,这是下一步的事。但是现在,特别是到21世纪,中国东部地区的城市发展已经开始进入到一个可以精品化的阶段了。为什么呢?就是说有老板有政府支持,他能够花钱让你去做你的理想,让好思路好想法能够实现。所以这个时候缺的不是别的东西,缺的就是你的设计。有没有人能设计出一个影响世界,能够流传的精品。我觉得何先生谈这两点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袁山:建筑从最早的“居者有其屋”发展到现在的“诗意的栖居”,中间经历了一个很大变化。中国东西南北差距很大,我们应当关注不同人群的需要。南部和东部的经济条件相对好些,所以房子要求舒适、艺术和休闲。但是我个人认为,做精品不一定要花大钱,印度就有很多房子是设计给穷人居住的,仍然可以做得很好。我们的社会发展的太快,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那些建筑很难称做作品,因为发展太快,所以大家做的都很草率,照搬和粗制滥做的太多。要说精品,万科第五园的确很不错,它做的就是中式的样子,有我们民族文化的风格。我觉得在建筑这一块,应该多做一些精品式作品来引领整个潮流发展。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欧罗风以一种优势文化的身份大举入侵中国,这对我们是一个损伤。现在新东方主义兴盛起来了,我们可以多做些表达中国文化的作品,让下一代去理解。可以说设计师现在是任重道远啊。

  赵红红:袁总说的很对,精品不等于豪宅。我曾跟随杨经文先生去印度考察,看到印度根据当地的气候,利用当地的材料建造了很多适应当地居民居住的房间。这一点对我们中国很有参考价值。再顺便说下杨经文,他是国际上研究生态建筑的大师级人物,我就问必须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成为大师,他跟我说,有两个条件:第一是英语要好,要让西方社会知道你,如果你英语不行,就没办法经常参加国际会议,没法发表论文。第二是要多出版书籍和文章,学会推销自己,当年日本就是这样,对自己在建筑方面取得成就不遗余力地宣传,要不然我们怎么知道日本有那么多的建筑大师,日本人一说某某就说这是国宝级的、御赏级的建筑大师,全世界一学日本那个技术,日本的建筑文化就全部走向全世界了。中国的建筑师为什么就不能呢?中国的建筑师其实做的也不差。

  袁山:杨经文先生有没有这样说过,我不知道,但我觉得这是他谦虚的说法,他说英文、多出版书对成就一个大师有帮助,这都是对的,但是杨经文先生最大的一个特点是,他能够非常谦虚和耐心地研究一样东西,他可以穷数十年的时间就搞生态和气候研究,他最主要的理论是建筑追随气候,而不是追随艺术。如果在中国,建筑师能在一年之内静下心来做研究,也可以研究出一个东西来,但是大家坐不下来,社会发展也太快了。所以说,可能要等我们建筑发展成熟了,我们的建筑师像何先生这样,才能真正地研究起来。当然现在我们不能光谈,比如说华南理工大学应该做一些事情,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也应该做一些事情。现在有经济实力了,一部分人穷是可以,甚至百分之九十的人穷也是可以的。能不能有百分之十的人让那些穷于应付的人(建筑行业专家)用更多的钱养好来做研究。研究真的要做才行,光讲期待,永远只是个期待,是不是?

  赵红红:袁先生现在是向我们学院叫板了,我刚才也说了,我们学院以研究为主体的,这个请您放心,我在学院工作就特别抓这个(建筑研究)。

  陈一峰:刚才有人谈到新东方主义,我留意到《时代楼盘》这几期做的都是与中式风格有关的建筑专题。十五期是《新江南住宅》,十六期是《岭南住宅》,最近一期的专题也是以北京风格为主的《新京派住宅》。中国风从几年前就开始刮起来了。最近这几年里,我觉得有做的非常好的有中国文化精髓代表的应该是万科第五园。我很喜欢这个项目,因为它很现代,也很时尚,又传承了中国风格。赵晓东先生好像是万科第五园的设计师,所以我特别想听到赵先生对他作品的看法。

  赵晓东:第五园通过《时代楼盘》发布,我感到非常荣幸。我想第五园是最近整个设计思路向(东方回归)浪花里的一个波浪吧。它现在还在做,还在发展,总的来讲,算不算一个潮流我觉得很难说。做为一个商业地产,我觉得思路要同产品结合起来,要做能够被市场、被学界和业界广泛接受的一个产品,这是设计师、开发商包括策划单位一个综合智慧的表现,而不仅仅是学术上的空谈,总之一句话,把握市场脉络是最重要的。实际上第五园被大家接受,是因为在人们心目中,不光是建筑界,还是产业界,都有一种植根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寻求自我审美价值实现的这种心态和潜意识,那么你有这么一种产品对应的话,就使大家有一个能够释放情感的参照物,这正是它存在的一个根本原因。

  赵红红:谢谢赵先生,不过我们期待的话题还没说出来呢,你设计第五园,肯定有很多甘甜苦辣,我想不是那么一件容易做的事。

  袁山:建筑应该提倡地方主义和本土主义。像刚才谈到的新东方主义,其实不应该有这个说法。新东方主义是外面人对我们的称呼,不是我们自己这样称呼自己。欧洲人不会说他的建筑是欧式风格的。还有一点就是,要做中式建筑,不是照般几个传统的中式符号就可以了,我觉得中国传统的符号非常庸俗。建筑应该采用当地的色彩和材料进行搭配,实行本土化。

  郑成标:我出了一本书,书名就叫《新东方主义》。我很不同意传统符号是庸俗的这个说法。我们本来就生活在一个充满古典元素的环境里,这些古典元素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很深刻地融入在一起了。对于古典的东西,应该抱着尊重和传承的态度。我们的建筑承接的就应该是东方审美精神和文化。说到应用新型材料,我觉得有些东西,用不锈钢是绝对做不出来的。比如明代家具,你拿不锈钢做,那会是个什么样子?肯定令人难受。

  朱彤:我专门做房地产广告,但是我们和设计师沟通得比较少,我也不知道设计师当时在做某个楼盘或某个建筑时的设计理念是什么,是欧式的还是地中海式的,这个我不太清楚,我们主要是根据开发商的要求去挖掘一个建筑的文化。什么叫中式建筑?我觉得中国普罗大众需要的建筑就是中式建筑。

  庞伟:我首先想说,中国13亿人口的思维方式、言语方式太相似了。中国老百姓要的东西都可能是一样的。真正有一个创新,除刚才说了有一个研究之外,也还有一个,叫解放和打开国门。我们不能老沉醉在一些幻梦之中。尤其是赵老师刚开始就把这个调子定了,说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笑)但是这是个最坏的时代。我觉得这样说就较为全面了。

  赵红红:以批判的眼光(来说的)

  庞伟:对,我们要承认的中国从来没有这么多高楼,有这么多高速公路。昨天我很有幸看到了一份《参考消息》,有一个日本出上海总领事酸溜溜地感慨了一些事,他说的也有道理,他讲到上海的高层有四千多座,有四十层以上,二十层以上的,而东京有多少?东京可以说是寸土寸金,按照他的说法居然只有一百多多座。我不知道这个数字准不准确,文章是这样写的。这个就说明很多问题。他讲到,建一个东西是容易的,维护就不容易,比如说这个电梯的养护就存在很多问题。我觉得我们这个伟大,大有问题。

  赵老师前面讲过工业革命,工业革命那段历史你翻翻看,什么叫做激动人心的年代?什么叫做真正的伟大?那时候,工业文明后面都有一个科技大发现和大跃进,平均几年就有几项对人类后来历史产生重大影响的文明出现。不是工厂就是工业文明。珠三角开很多工产,但是这些工产怎么生产的,三来一补,跟社会关系都不大。就是借我们的土地和劳动力。英国工业革命有一个结构性的工业内驱力,这个历史过程我们要辨析,我们真的是这个时候吗?

  我们做中山岐江公园时,我们把图纸画好,官方说找不到这样的建筑公司来做,因他们连图纸都看不懂。好在那个时候还不拘一格。今天肯定就不行了。后来我说,我去试试吧,最后施工都是我们做起来的。这说明我们这个社会,要做一点创意的东西,连一个好的建筑公司都找不到。国外的施工单位都是建筑工人,我们的是民工。
刚才我们呼吁大师,呼吁千古流名的精品。但是建筑难道只是一个风格吗。是外表一层皮的问题吗?什么西式,西洋式的风格,而且还把现代主义也当成一种风格,现代主义它从时间上来看,能解释成一种风格吗?这都是有问题的。

  还有一个环保报告说,我们建一个东西的消耗是国外的几倍,能耗非常大。这样一比较起来,我们还能说这个时代的伟大吗?还能唱赞歌吗?作为建筑师,我们应该具备忧患意识,清朝一个叫郑观应的人写了本书叫《盛世危言》,我们就该多说些危言,给这个社会和时代以鞭策。最后我还要说一句话,给建筑师的:不要让你勤奋的汗水蒙着你的双眼。

  赵红红:庞伟先生这是出口成章,我们这个时代的确还是有点江河奔腾,泥沙俱下。

  庞伟:我还说一句,我们产品的消费对象是大众。现在留下来的中国建筑都是中国建筑文化中的精品,都是以前高层阶级消费的东西。我们不要把消费的产品抬高,我们现在就是把产品抬的太高了。其实大家多数做的都是平民化建筑。

  徐辉:我感觉建筑师就像厨师,什么菜都得学会炒点,开发商要做什么样式的我们就做什么样式的,每一样都学一点,但到说到底,我们建筑师其实也很无奈的,不能有自己的主张。

  范文峰:现在说精品,其实对一个公司来说,你不商业可以吗?就是大家都要吃饭。可能有一两个发展商能陪你去做理想,但做一个两个就已经很满足了。这个设计是迫不得已的。还有一点是一个讲实力的问题,我们一般不大公司,也很希望下力气做一些东西。但是很难有这个机会。像严迅奇那个公司,他跟一个发展商在广州做一个楼盘,就是忘了正面开窗,发展商跟他说,严先生,可不可以开一个窗。他不开,他说不好看,说我侧面已经开了窗了,正面就不用开窗了。那个发展商就说行。回去再去仔细想了想,过了一两个星期又找他,说颜先生,可不可以开一个小小的窗。严迅奇说不行,发展商说好吧,就这样过了。但是如果是我们,就不行。像赵总做第五园,我想也是你们发展商愿意跟你们做这个。这个也是讲实力的时候。刚才徐总说设计师是做厨师的,我们在广州这边,连厨师都不如,我们做得更被动。

  庞伟:大家老是抱怨,我觉得这不好,我不是从学校出来的,我是在市场上做出来的,但是我觉得我可以说最理想的言语。我特别注意到何显毅先生,他是老派的资本主义,你看他这一身装束。(何站起来展示自己穿着,大家鼓掌)。我想不到他这番言语反而说到我们的责任感,讲到我们非市场的一些因素,比如说艺术。这个是说明我们国家现在是比资本主义更疯狂。我觉得一个问题就是大家的品位掉了很多。一个独立的设计师,他公司的人可能很少,但是只要做过一两认真的事就好。

  袁山:这场讨论会上,看到很多建筑师有抱怨。建筑师首先应该是普通的劳动者,要学会适应市场。先要练好基本功,脚踏实地做事,才能提供优良的服务。

 


名盘共享 获奖项目新鲜出炉

  当日下午,“2005—2006中国年度楼盘评选”活动在来自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六十位专家学者的鼎立支持下正式启动。这次活动参评对象为2005至2006年建成的普通住宅、别墅、写字楼、商业楼盘等。现场参选楼盘达100多个。活动共设年度别墅、年度公寓、年度中式住宅等九个奖项及一个综合大奖。活动主办单位《时代楼盘》执行主编张学涛介绍说,初选楼盘达300多个,覆盖范围涉及全国楼市发达城市和楼盘建设兴盛的内陆各省府城市,甚至地级市,张学涛说,活动旨在公平公正的基础上,从专业和建筑美学的角度来评审出年度最具代表性的楼盘,项目必须是国内的优秀楼盘,拥有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浓厚的文化底蕴。

  而参加楼盘评选工作的专家队伍阵容也十分庞大。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陈一峰、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常务副院长赵红红、何显毅建筑工程师楼(中国)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显毅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齐齐到场助阵。陈一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专家们主要是通过对楼盘的优势介绍、小区总体规划图、项目总体鸟瞰图、楼盘小区景观分析图、实景图或者效果图等楼盘各项指标来进行评定的,此外,楼盘小区建设中应用的新技术、新科技、新材料说明,如节能环保措施,智能化设施等内容也是评选非常重要的参考因素。评选准则不同以往楼盘活动重在销售业绩、地段地价等方面的影响,而是从纯建筑美学的角度出发,以艺术、人文的标准来评选入围楼盘,主要包总体规划的合理性、建筑设计的特点和创新性,景观环境、户型特点、社区人文氛围等方面。

  当主持人在播放楼盘幻灯片时,会场鸦雀无声,所有专家都在静心观看主席台上的两处大荧屏。近六十位专家在认真观看了播放的楼盘详细资料后,慎重地投出了自己的一票。当第一轮投票结束后,票务人员立即进行投票统计,统计过程完全公开,最终评选结果由评选组组长审定核实,然后予以宣布。随着现场投票工作的紧张进行,在长达四个小时的评审中,三十多个楼盘最终从数百个楼盘中脱颖而出,捧回了年度大奖。其中汇景新城、正佳广场、万科第五园、九间堂等著名项目榜上有名。评审组组长陈一峰对记者说:“这些获奖楼盘由第一阶段的楼盘推荐自荐入围,到入围后大家的慎重审定,再到我们专家组的最后认定,各方面都经过了很多考验。”

  在活动现场,多位专家还对获奖的楼盘进行了精辟的点评。泛华工程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总建筑师苏州袁山点评苏州天一墅时说:“苏州天一墅是新东方主义一个很好的体现,把江南元素用在规划里,融入江南民居的形式,色彩简单,以灰白为主。很有味道。”此外,何显毅先生还表达了自己对中国建筑景观界的愿望,他说建筑作为人类艺术的结晶,建筑师不能光顾着做事,更要坚持自己的理想。

(二)“中国楼盘现状及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上海完美终结

  “2005—2006中国年度楼盘评选”活动在广州举行,2006年6月15日,在中国上海,由《时代楼盘》和香港科讯国际出版有限公司主办、广州市唐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楼盘现状及发展趋势”高峰论坛于上海展览中心会议厅盛启帷幕,活动延续至6月17日,特别邀请房地产和建筑设计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业首脑、先锋人物及专业人士,对“2005-2006中国楼盘评选”获奖项目进行点评,并就地产企业如何引领建筑设计,以面对未来住宅发展的新挑战为主题,分析建筑与地产业在新的历史时期所面临的问题。论坛同时展出在“2005—2006中国年度楼盘评选”活动中获奖项目及其它优秀项目。

  加拿大KFS建筑师事务所总经理傅国华、丹麦MTA&MG建筑事务所亚太区首席代表罗丹、美国TONTSEN建筑设计事务所首席建筑师齐方、美国斯道沃STOA建筑规划(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谭启钰等行业专家先后在论坛上发表了演讲,慷慨激昂地陈述了自己对中国住宅建筑的看法和观点。

  首席建筑师齐方以建筑回归为纲目,根据自己践行的三大实例:上海名人世家、上海月湖别墅、恒茂桃花源,从建筑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回归乡土三个方面深刻地阐述了未来住宅的发展趋势。齐方说:“在全球化的环境中,回归传统将有效避免建筑文化趋同,保持建筑文化的多样性。而回归传统的根本是回归人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具有很强的人文的特点,包括对人性、人伦、人道、人格、人的存在及其价值的全面尊重和关怀,这也正是现代建筑理论所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住宅使用者厌倦在砖石或混凝土围成的盒子内单调地生活,渴望回归大自然。因此,住宅设计不仅要创造一个方便舒适的内部环境,还要求有一个良好的外部空间以及经常与外部空间相互沟通的环境。”他最后强调说:“住宅是人们谈论最多、相处最多的环境,事实上,住宅为人而用,既有物质功能,又有精神功能,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而回归传统、回归自然、回归乡土即回归住宅之本质,必将成为未来住宅建筑的基本价值取向!”

  齐方的演讲掀起了论坛高潮,成了论坛这次核心话题的点晴之笔。专家们在用心听讲和热情讨论中,也积极交流了各自的观点和看法,令论坛气氛十分浓烈和活跃。

  最后,美国斯道沃STOA建筑规划(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谭启钰做了”新都市主义”的演讲,对我国的城市规划和设计进行了精辟的论述。

  而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即“2005—2006中国年度楼盘评选”活动中获奖项目及其它优秀项目展出期,既是活动主办单位最辛勤最忙碌的时期,也是他们倍感欣慰的时期。从全国各地筛选出来的近六十多个精品楼盘项目在上海展览中心会议厅展出。参观人员络绎不绝,在鉴赏楼盘的精美图片时,还不断向在场的工作人员提问。《时代楼盘》执行主编张学涛说,上海是一个国际化经济大都市,在这寸土寸金、中高端人群集聚地开展这样大型的展出,能极大地提高展出楼盘和单位的知名度、美誉度。

  展出持续三天终于圆满结束。整个活动由《时代楼盘》、ABBS建筑论坛等媒体参与全程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中国房地产报》、中国景观网、搜房网、新浪房产网、《新地产》、《城市环境》、《建筑设计及技术》等其它著名媒体也纷纷加入合作。此外,活动还得到上海锦顺展览服务有限公司的特别支持。

 

 

关于金盘网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合作 | 法律声明| 开店指南| 网站地图 | 诚招英才
客户热线:020-38182178 客服邮箱:sunxb@kinpan.com
粤ICP备2022080590号
Copyright © 2008-现在 广州金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