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龙湖·梵城之眼
梵城位于成都东二环的核心区,面朝沙河自然景观,周围商圈云集。作为东二环的巨型综合城,提供MALL,商业街,公寓,居住等多种业态的城市服务。
- 项目名称:成都龙湖·梵城之眼
- 项目地点:四川成都
- 开发商:龙湖集团
- 设计参考价:¥60/㎡
- 项目类型:住宅
- 建成时间:2018年
- 风格:现代
- 发布日期:2018-07-16
- 最近更新:2018-07-26 13:11
水石设计丨成都龙湖·梵城之眼
动态艺术与材料建构
在商业展示面中的应用
商业建筑下的场所研究
/ 周边资源和场地的关系 /
本案位于成都市东二环核心区,周边商圈环绕,基地面朝沙河,具有商业与自然景观的双重资源。

▲基地现状
梵城提供MALL,商业街,公寓,居住等多业态服务。本案前期作为梵城的销售中心,后期作为商业街的主入口标志建筑。正因为她的商业属性,传统售楼处的设计手法无法在此使用。什么样的建筑既能体现商业入口的招示性,又能具有销售中心作用,是一开始即要思考的问题。
▲对场地的综合解决
/ 表皮建筑是对现有场地的最好解决方式 /
主立面全部是大的弧形延续面,对周边以欢迎却不冲突的态度存在,肌理往街角两侧做无限延伸状,形成延绵的动态变化,步移景异,意喻无尽。

▲连续的圆弧形利于引导人流与获得最大招展面


另外,建筑形体上采用弧形及方形体量的穿插,弧形为动态艺术表皮展示区,方形区为沿沙河的平台赏景区,实现展示与功能的完美结合。


于是,一栋有良好景观的表皮建筑应势而生。作为日后的商业主入口,尽量大而长的表皮延展面是必须的。
梵城之眼下的一场美学运动
/ 动态艺术运动与建筑表皮发生关系 /
就建筑学中的色彩艺术,卡洛斯说——
“我把自己在城市和居住环境中所创作的作品看做是一种对造型艺术的论述,其产生于时间和空间之中,造就了色彩情景和演绎,并以此改变观众与作品之间的辩证关系。我的作品承载了真实时空中不断嬗变的演绎,并且随着光线和观者的距离变化而改变自己。在这些作品中,观者可以发现色彩在不断地生成和隐去,既无过去,又无未来,只是一种永恒的现在。”

▲卡洛斯《Physichromie》系列之一
灵感来源于艺术家卡洛斯·克鲁兹-迭斯 (Carlos Cruz-Diez) 倡导的“动态艺术运动”,即将动态表达结合强烈视觉效果的一种创新艺术形式。


行人可以随路径的变化形成不同的丰富观景感。在街角的商业入口,用此种艺术手法非常合适。

/ 静态的存在,动态的视觉变化感 /
观念来源于上帝之眼,即索伦之眼,象征一切能量的来源,通过此观察世界万物。静态的存在,动态的视觉变化感,世界在于动静之间。
借此眼及人动态运动的行径,我们表达了世间瞬息万变,梵眼开,一切皆空,没有绝对与相对,没有时间和空间。以眼的隐喻结合立面动态艺术向世人展现万物皆空,只在当下,瞬息万变的气息。哲学的命题和时尚的表象结合,才是对人生与当下最好的诠释。

杆件采用金色与白色两种,象征流金岁月。其中金色杆件形态一致,白色杆件通过自身形态的变化,在正对主广场的入口处构成了白色与金色杆件相互汇聚,然后参数化设计碰撞与融合,进而再凝聚成索伦之眼。白、金色两种杆件的间隔也跟随节奏做出最优效果的建构。
基本原理:用两种立面杆件的变化和视觉动态感,形成眼的肌理,呈现效果更为浓郁。

▲物件自身形态的变化在各个视角上的情形
▲通过杆件自身形态的变化构成图案的变化
场所与材料的共同营造
/随行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
意境营造上,先在街角拂过大片水面看到索伦之眼,在随眼的动态互动中进入小巧的水幕入口门廊,随之可见大面的杆件交织形成的延展肌理,随行径的不同产生不一样的效果,获得不同的体验。
主入口采用镜面金属星星吊顶和线灯的组合,打造天上街市的梦幻感。



沿河面二三层吊顶采用线性渐变的星星纹理,与主入口呼应,与景观面呼应,结合灯光,表现力强。

一层洽谈区的两侧采用白色星星纹理玻璃,整个梦幻的天上街市的主题得到自始如终的贯彻,如同星星从上掉下,近人处结束,不影响人与外部近水景观的关系。

水面,索伦之眼,星空主题在入口处达到繁盛,流金岁月,盛世之极。 午梵隔云知有寺,夕阳归去不逢僧。盛极在当下,空自在心中。索伦之眼目睹着这一切的发生。从这里开始,亦从这里结束。
项目名称:成都龙湖·梵城之眼
项目类型:销售中心
项目规模:2578㎡
工作内容:建筑设计
设计时间:2017年9月
建成时间:2018年7月
设计单位:水石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