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雁塔区第二中学
项目周边多住区,日照条件苛刻,方案创新打造交互长廊高采光活动区,营造学子沟通交流、激发想象的成长空间,各功能教室鱼骨状排布左右,形成相互连通的共享空间体系,丰富光影变化充分保障长廊全天持续采光。地块南侧主入口打造开阔前广场,与长廊侧立面少先队队礼形...
- 项目名称:西安雁塔区第二中学
- 项目地点:陕西省 西安市 雁塔区西沣四路与沈家...
- 开发商:金地(集团)西部区域公司
- 设计参考价:¥50/㎡
- 项目类型:其他
- 形态:大区
- 建成时间:2020年
- 风格:现代
- 占地面积:43000㎡
- 建筑面积: 39115㎡
- 设计面积:39115㎡
- 容积率:0.8
- 发布日期:2021-11-17
- 最近更新:2021-11-18 13:38
教育的首要任务是塑造人
好的教育建筑能以多元丰富的场景
激活学子的逐善尚美之心
更好塑造他们成长阶段的完善品格
项目概述
西安雁塔区第二中学项目是金地集团为政府代建的教育配套设施,在功能需求上,项目需要以有限的地块体量与资本投入,打造空间完备的48班完全中学。
作为建筑师,面对新时代的教育建筑设计,我们在满足教学单元体量之外,更肩负着打造陶冶学子情操的成长乐园的命题。

布局丨与光影的奔逐

少年是清晨喷薄的朝阳
他们的学习生活闪耀着青春的光彩
他们的征途离不开阳光的滋养
项目地块周边以居住用地为主,大量已建成的高层住宅形成对区域南侧大面积光线遮挡,地块西北角幼儿园配套对日照的需求,也为项目规划带来巨大考验。
面对极其苛刻的日照条件,整个设计过程更像一场与光影的奔逐之旅。
基于对于阳光遮挡和被遮挡的分析,团队确定了将建筑楼主体置于东侧,空旷运动场地置于西侧,建筑体量自东向西由密到疏自然转变的大布局。


⊙ 教学楼功能布局示意
建筑楼主体由北向南依光照条件依次横向排布学校重点教学楼、专用教室、实验楼等功能空间,中部以交互长廊串联每一功能区。
风雨操场与演艺厅位于建筑南端,分设在主入口左右,作为学校的功能性建筑,以最显眼的位置展现于校园面前。演艺厅与学校东侧教育、金融用地相呼应,以承接雁塔区各类活动举办需求。 操场与建筑楼之间以中部阶梯教室、阶梯退台为过渡部分,阶梯教室顶部规划为平台活动区,与二层风雨操场连通,实现人流动线的顺畅与通达。 ⊙ 阶梯教室顶部与二楼专用教室相连通
映衬丨虚实构筑的层次 学校是传授知识的建筑载体 更是全面提升学子综合素质的生活环境 每一点、线、面 都将构筑起学生思维与审美的原初知觉 在西安雁塔区第二中学建筑形象打造中,社区附属教育配套的角色,早已奠定了项目与楼盘色调元素相统一的风格基底,也省去了异形与浮夸的格调延展。 ⊙学校与周围社区风格协调相融 立面形态受限的背景下,如何突破设计定式而又不显违和?团队通过提升建筑与环境间互动关系的方式找到了最优解。 ⊙多层次连廊丰富校园空间体系 对于自成系统的方正建筑楼,设计师以交互长廊作为主轴,将各类教室鱼骨状排列于左右,形成互相连通的共享空间体系。 ⊙ 交互长廊与教学楼围合环抱 建筑主体外侧,绿意葱郁的下沉庭院为校园增添清新的自然气息,建筑与建筑之间,多层次连廊设计有效加增各垂直单元间的丰富空间感,让景观更多地渗透入建筑,优化读书环境。 地块南侧主入口处开阔的前场空间,将教学楼肃穆形象展露无遗,楼体立面依少先队队礼形态,与主入口广场形成对景关系,将时尚感、现代感完美地融入进学院风中,为校区增添趣味性同时,营造入校仪式感。 ⊙垂直屋面以队礼姿态于入口广场形成视觉焦点 (实景图&效果图) 场所•人与人互动的精神空间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学校空间设计的内核,是创造一个好的场景与氛围 让学子们更愿意主动去沟通与探索 在西安雁塔区第二中学项目中,交互长廊的打造为学校独有的空间特色,也是本次设计最大亮点,成为区域教育重点试点的参观项。
⊙交互长廊实现每一栋教学楼的连通 考虑到学校交流互动的必要性,设计师悉心规划16M宽的开阔廊道共享活动区。 分层设置的无阻隔大面积平层,为多元化的社交需求和教学场景提供了实现的平台和可能性,同时也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未来空间配置调整的灵活需求。 ⊙ 分层无阻隔灵动活动空间 中庭高挑设计有效提升了内部通透感,与斜面屋顶天窗、侧面大面积窗户相互搭配,形成丰富的光影变化,充分保障连廊全天的持续采光,让自然光洒满室内每一角落。
⊙中庭高挑空尽显通透 交互长廊室内以白色为主色调,原木色的边缘点缀除却空间单调感,每层平台相错排列,不规则前后分布形成内部丰富的层次变化,在阳光映衬下愈显明朗靓丽,营造自然清新的自由活动氛围。 ⊙长廊不规则分层空间律动
学校在少年成长过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它更像是小型城市,包揽学子的沟通、生活、运动、学习。
在设计过程中,我们更多把注意力放在学子的日常行动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关系上,希望能创设更阳光、更自由的精神空间,打造一处能孕育希望、承载理想、激发想象的乐园。
空间内部的光影律动
建筑之间的功能延伸
构筑以学生为中心的成长场所
实现教育建筑的人性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