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盘网首页
移动端
  • 金盘网APP
  • 金盘网公众号
  • 金盘网小程序
金盘网 > 金盘奖> 直播间> 甲方-乙方——地域文化与地产设计高峰论坛
  • 活动合影 活动合影
  • 活动观众提问 活动观众提问
  • 嘉宾互动对话交流 嘉宾互动对话交流
  • 嘉宾互动对话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互动对话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互动对话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演讲 嘉宾演讲
  •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 嘉宾演讲 嘉宾演讲
  • 现场嘉宾认真聆听演讲 现场嘉宾认真聆听演讲
  • 嘉宾演讲 嘉宾演讲
  • 邓 刚  水石国际  首席合伙人 邓 刚 水石国际 首席合伙人
  • 刘晓钟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刘晓钟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 张 坪  蓝调国际  董事长 张 坪 蓝调国际 董事长
  • 林世彤  CDG国际设计机构  董事长 总裁 林世彤 CDG国际设计机构 董事长 总裁
  • 刘玮  苏南龙湖集团 景观部总监 刘玮 苏南龙湖集团 景观部总监
  •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 谢 雨  绿地集团  房地产事业一部技术总监 谢 雨 绿地集团 房地产事业一部技术总监
  • 陈晓宇  AIM设计集团  总建筑师 陈晓宇 AIM设计集团 总建筑师
  • 张广亮  北京翰时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设计师 张广亮 北京翰时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设计师
  • 李宝章  奥雅设计集团  首席设计师 李宝章 奥雅设计集团 首席设计师
  • 杨亚平  万华集团  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 杨亚平 万华集团 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
  •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 特邀嘉宾演讲  屈培青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院总建筑师  屈培青工作室主任 特邀嘉宾演讲 屈培青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院总建筑师 屈培青工作室主任
  • 主持人开场  活动执行主编  张兰  《时代楼盘》杂志社 主持人开场 活动执行主编 张兰 《时代楼盘》杂志社
  • 主办方与嘉宾合照 主办方与嘉宾合照
  • 主办方与嘉宾合照 主办方与嘉宾合照
  • 活动即将开始 活动即将开始
  • 嘉宾签到 嘉宾签到
  • 活动现场 活动现场
  • 活动嘉宾签到 活动嘉宾签到
  • 活动合影
  • 活动观众提问
  • 嘉宾互动对话交流
  •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演讲
  • 活动现场
  • 嘉宾演讲
  • 现场嘉宾认真聆听演讲
  • 嘉宾演讲
  • 邓 刚  水石国际  首席合伙人
  • 刘晓钟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 张 坪  蓝调国际  董事长
  • 林世彤  CDG国际设计机构  董事长 总裁
  • 刘玮  苏南龙湖集团 景观部总监
  • 活动现场
  • 谢 雨  绿地集团  房地产事业一部技术总监
  • 陈晓宇  AIM设计集团  总建筑师
  • 张广亮  北京翰时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设计师
  • 李宝章  奥雅设计集团  首席设计师
  • 杨亚平  万华集团  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
  • 活动现场
  • 特邀嘉宾演讲  屈培青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院总建筑师  屈培青工作室主任
  • 主持人开场  活动执行主编  张兰  《时代楼盘》杂志社
  • 主办方与嘉宾合照
  • 主办方与嘉宾合照
  • 活动即将开始
  • 嘉宾签到
  • 活动现场
  • 活动嘉宾签到

甲方-乙方——地域文化与地产设计高峰论坛

                     近年来,“地域文化”一词被频繁用于各个行业,衣、食、住、行无所不在。地域文化到底是什么?是有知识的表现?还是有艺术性的表现?这尚有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地域文化”正逐渐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成为一种社会现象,它给我们房地产从业者带来了一个新的思考课题。 “文化与地产” 牵涉的范畴比较广,知识层面、经济层面、文化层面等等,它涵盖了建筑文化、营销文化、生活文化甚至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文化、一个时代的文化。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房地产业的竞争必然从单一的楼盘硬件上的竞争走向品牌、文化内涵、精神归宿的竞争!黄山德懋堂、成都中国会馆、上海证大西镇、泰禾“院子”等优秀项目的成功已经很好的诠释及证明了这一点。

但,少数的成功在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也带给了我们更多的思考!首先是文化层面的思考:“人”在地域文化建构中扮演什么角色?如何通过地域文化的嫁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奉行“金元”至上的地产开发如何承载一个国家的文化、城市的文化、地域的文化延续?如何通过设计实现文化衍伸与地产产品价值提升的双赢?

切回市场切回地产话题,我们不禁要问:同样是风格产品,泰禾院子成功的背后有什么秘诀?德懋堂叱咤当年的市场靠的是什么?吸引无数开发商纷涌而至的成都中国会馆究竟赢在哪里? 在广州,在第九届金盘奖活动周,在 地域文化与地产设计高峰论坛 现场,你将直面泰禾集团首脑,直面德懋堂、直面中国会馆等优秀项目的操盘手、主创,与他们一起分享成功的过去,寻找未来的成功密码!

时 间:2014年11月25日 下午13:30-17:30

地 点:广交会威斯汀酒店3楼豪华宴会 B厅

主办方:《时代楼盘》杂志社

承办方:金盘地产传媒有限公司、广州市唐艺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官方网站:金盘网 http://www.kinpan.com/

官方微信:时代楼盘(Times House)

官方微博:时代楼盘(新浪)

 现场摄像:金盘网、东莞市君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现场拍照:广州思维影像摄影机构、东莞市君映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广州市非潮广告有限公司
                       
现场速记:浩众速记

现场直播:金盘网、搜房网、新浪乐居、搜狐焦点


主 题:甲方-乙方——地域文化与地产设计高峰论坛

活动形式:主题演讲 + 互动对话

活动流程 :

13:25—13:30   嘉宾签到

13:30—13:35   主持人致词

13:35—14:05   主题分享1

14:05—14:35   主题分享2

14:35—15:05   主题分享3

15:05—15:35   主题分享4

15:35—17:20   互动对话

● “人”在地域文化建构中扮演什么角色?

●如何通过文化的嫁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开发商在地域文化传承中的角色?如何履责?

●如何通过产品实现地域文化的衍伸与区位价值提升的双赢?

●设计师怎样写出现代与传统碰撞下的地域文化新变?

●地域文化的书写在地产开发过程中为何总停留在浅层次?如何解?

17:20—17:40   观众提问

17:40—17:50   嘉宾合影


特邀学术主持

屈培青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院总建筑师

             屈培青工作室主任


甲方

杨亚平  万华集团  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

       王   峰  泰禾集团  北京公司副总经理

谢   雨  绿地集团  房地产事业一部技术总监

王   刚  方兴地产  北京公司副总经理

陈山达  原龙湖集团  景观研发经理


 乙方

李宝章  奥雅设计集团  首席设计师

陈晓宇  AIM设计集团  总建筑师

林世彤  CDG国际设计机构  董事长 总裁

邓  刚  水石国际  首席合伙人

张  坪  蓝调国际  董事长


参会方式

1.微信报名

1)关注《时代楼盘》官方微信,点击活动报名。每家公司限报2人;

2)填写报名信息,如2人同行,须填写同行人信息;

2.短信报名

编辑短信 “公司名称 + 出席人员姓名 + 职称 + 人数”到手机13970897141;每家公司限报2人

现场席位有限,观众需提前预约!

咨询热线:张小姐 18520396550

支持媒体:

【电视】第一财经卫视第一地产

【网站】上海搜房、成都搜房、新浪乐居、筑龙网、搜狐焦点、和讯网房产、中房网、ABBS、中国建筑装饰网、蓝房网、 设易网、建E室内设计网、大洋网房产、赢商网、千龙新闻网、建筑英才网、房地产英才网、中国建筑与室内设计师网、中国风景园林网、观点地产网、星空地产网、城市媒体网、京华网地产、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网、腾讯大粤网、腾讯大成网、里外-建筑中国网、网易房产、凤凰网房产、Archina建筑中国网、颐家家居网、都市世界、土巴兔、热线房产网、景观中国网、中国网、京城网房产、中国规划网、地产人、房讯网、中奢网、建筑畅言网、西安房地产信息网、中国建筑艺术网、现代装饰网、中国设计师网建筑频道、中国设计资讯、我房网、房博士、房地网、新安房产网、武汉聊宅网、中国照明网、社区中国网、中国建筑节能网、房掌柜、中国建筑报道网、E拓建筑网、房地产投资网、美家网、南方新闻网、世界家居时报网、第一景观网、宁波装饰网、建筑邦、中华设计师网、中国商业展示网、中国室内设计与装饰网、21CAD建筑设计网、上海楼市网、上海室内设计师网、湘房网、易家居网、派沃设计、中国酒店设计网、金外滩设计网、515房产网、城市规划设计、建筑设计人才网、建筑中国人才网、中国地产投资网、中国国际室内设计网、易铺网、房龙点评网

【报纸】中国房地产报、东方早报、深圳特区报、成都日报、成都晚报、新京报、京华时报、南方都市报、深圳晚报、广州日报

【杂志】城市建筑、设计新潮、室内设计师、时代建筑、LP地标、美国《室内设计》中文版、城市环境设计、建筑与都市(a+u 中文版)、住区、中国地产市场、建筑细部、规划师、建筑技艺、中国饭店、旁观者、第一家居、建筑师、新地产、中国风格家居

咨询热线:4008-886-281/020-32069320

同期举办:2014第二届中国广州国际绿色建筑与节能展览会

图文直播

字号:
自动滚屏
刷新

    地域文化与地产设计

    时间:2014年11月25日

    地点:广州广交会威斯汀酒店
    
    主持人:尊敬的来宾,媒体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时代楼盘》杂志社活动执行主编张兰。

    首先,我以东道主的身份感谢大家莅临第9届金盘奖活动周,感谢大家来到我们今天的活动现场。今天是周二,我知道大家都很忙,你们来了,就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好支持和认可,谢谢你们。

    我们今天的活动主题是“地域文化与地产设计”,在定下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向很多的设计师朋友做过调查,有不少的人问我们:这个话题似乎不是当下市场最关心的话题,为何想到做这个话题?当时我也在想,我们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做一个这样的话题,我们其实可以选择做一些更接近市场,或者说能迎合市场的话题。比如精细化,比如成本控制等等话题。但是作为一个媒体,一本行业杂志,《时代楼盘》能有今天的影响力和公信力,是这个行业及市场及在座的各位所给予的,所以我认为我们《时代楼盘》杂志,它有责任承载它应该承载的使命和责任。

    回到今天的论坛主题:地域文化与地产设计。从城市发展的角度来看,房地产开发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改善城市景观面貌、提高居住环境质量、推动城市化进程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在市场追求“企业利润、产品利润”至上的激烈竞争下,文化流失、个性流失。于是,我们在北京看到了托斯卡纳,在上海看到了托斯卡纳,在广州还是托斯卡纳。“千城一面”现象日趋严重,有人形容200个城市如同一母同胞,是谁制造了“千城一面”的现象,我们又该如何力避“千城一面”,塑造有灵魂的城市?每当我看到那些具有非常鲜明特色的老建筑一次次的倒在城市开发的铁蹄之下时,当我看到我们生活的城市日渐趋同时,我就经常会有几个问题在心里不停的问自己,但一直没有答案。于是,我把这些问题带到了今天的活动现场,希望能从我们在座的各位嘉宾那里找到问题的所在,寻求到解决的办法。

    本次活动由时代楼盘主办,接下来请允许我介绍今天到场的嘉宾,他们是: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院总建筑师、屈培青工作室主任  屈培青先生

    万华集团  产品研发中心  总经理  杨亚平先生

    绿地集团  房地产事业一部  技术总监  谢雨女士

    苏南龙湖集团  景观部总监  刘玮女士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刘晓钟先生

    北京翰时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设计师  张广亮先生

    奥雅设计集团  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李宝章先生

    AIM设计集团  总建筑师  陈晓宇先生

    CDG国际设计机构  董事长、总裁  林世彤先生

    水石国际  首席合伙人  邓刚先生

    蓝调国际  董事长  张坪先生

    感谢你们的到来,同时还要特别感谢今天到场的媒体朋友,他们是:新浪乐居、搜狐焦点、搜房网,欢迎你们,感谢你们的辛勤付出。

    下面将进入论坛的第一个环节,主题分享:首先有请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院总建筑师屈培青先生,看他是怎么从西安的城市肌理看西北建筑风貌演变的,有请。
  
   屈培青:非常高兴参加本次论坛,因为西安是古城,我想把西安的城市肌理跟大家解读一下,这个可能跟其他城市有共性,也有不同的地方。

    西安是老城,它的城市肌理还是像北京一样,九宫格四四方方的老城,我们对于一个城市的解读,我们认为成都建筑要分层次,要有重要的、有次要的,要有红花要有绿叶,标志性建筑是红花,大的民居建筑是绿叶。今天我主要想用城市的绿叶来解读一下西安。

    西安在建国60来走过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50年代,西安的标志性建筑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这个时候有一个代表性的建筑大师,他把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结合得非常好。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的新唐风,比如说50年代我们做西安人民大厦,这是一个老建筑,现在这些建筑已经作为城市文明的保护了,还有西安市委礼堂,这都是中西方文化的结合,还有人民剧院,包括50年代的一些水泥工艺,包括我们的新华书店,这是我们的钟楼邮局,还有一些政府的办公楼,风格比较统一,这个建筑是我们的省建总公司的办公楼,开始做得比较好,但是50年代的是灰色的,后来改革开放的时候领导把灰色刷成黄颜色,我说为什么刷成黄颜色,他说黄色代表公司的辉煌,这样就把这个城市肌理破坏了。包括这个楼里面的工艺也失传了。

    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我们走了新唐风,我前面说50年代和80年代这些都是我们城市的地标,都是城市的红花,西安的陕西人民博物馆、西安历史博物馆,还有大唐芙园、曲江遗址公园,其实我们这些城市的风貌,大家看这张图,我们对一个城市的风貌的解读,比如说丽江的风格很明显,但是对丽江的建筑可能没有太多的肌理,到王家大院一看就知道这是王家大院,一看丽江就知道是云南建筑。西班牙、巴黎、法国马赛的建筑一看就是城市的肌理没有破坏。

    我们谈到现在大量的城市居住建筑占据特别多,应该满足生态、节能、合理性,大家都在说这些,但是做的时候可能没有做到,只是我们说的绿色建筑、节能这些的,没有骨子里在做,有时候是为了应付政府的检查,所以说很多建筑师没有好的理想,到实际终究会出现施工质量低劣等等的问题,我们也看到楼盘在宣传很好,这个风格那个风格,我们的居住建筑应该回归到人住的质量、环境、绿色去考虑,不要太考虑形式主义。

    曲江是国家文化城市,有6大遗址公园:曲江遗址公园、曲江寒窑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大唐芙蓉园遗址公园、秦二世陵遗址公园等,这些就是曲江的6大红花,但是现在曲江是30多个楼盘,每个楼盘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这,么多色彩和楼盘整个进去看到以后就觉得把城市的肌理破坏了。

    这里面我们国内的所有的楼盘都在里面,另外我们在西安三个区域拍的照片,这是一个区域,这是一个区域,这是一个区域,我合并起来问你们说这是西安的哪个区域,他们都不知道,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出现这样的问题呢?很多人说目前房地产的终极目标是什么呢?就是各种风格和主义,过多的宣传这个,这个东西会给一些消费者误导,这个待会我们对话的时候也可以讨论一下。还有就是户型,比如说这个户型是120平米的,西安卖一平米8000块钱,那就是96万,房地产商做一个概念,送一半面积,送完以后这个户型就变成了120平米的面积送12平米,这样的话把房价调到9000块钱,因为送的地方出不来成本的节省,只是送了面积少交一些配套费,老百姓不知道,就知道送12平米的面积,针对现在国家也有一些规范,只要是你包阳台,不能算一半的面积,所以我们一直觉得居住要从理性的角度去引导老百姓。

    建筑师一直想跟地产商做对话,建筑师也很困惑,国家颁发了很多的法律法规,施工图审查只有中国才有,国外是没有的,对下面市场的产品为了降低成本,再有现在大量的没有技术的工人队伍,都是农民工来盖楼的,还有开发商需要的高容积率没有达到。

    所以才会出现大量的开发快节奏的居住楼盘,而没有时间消化,就会出现建筑的毛坯房,用的都是低端的建筑材料,随着要求的降低,那么成本也就下来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就来了。

    所以说针对这个,我们也在反思,在西安来讲,我们在坚持唐皇城(音)计划,对城市风貌有明确的定位,按照西安城市肌理来做。我们看上海的外滩,这么重要的建筑,色彩和风格不是颜色堆砌的,我们希望西安的居住环境如果可以扎根在西安这个城市,就很好了,所以我们对西安的居住建筑有以下的标准,一个中式民居,一个是简中式民居,一个是新中式民居。

    中式民居我们做了一个凤凰池(音),这是正在施工的,另外我们把中式建筑做了一些演绎,我们在外表上还是中式建筑,但是室内用新中式做的,外面全部是关中民居做的,因为关中民居正常是两层,但是会所要求的面积比较大,所以我们往地下,做了地下一层,然后关中民居是门是朝院子开的,我们给外面加了一个廊子,这是玻璃厅,下面是地下一层,我们看两面厢房的一层两层,然后用廊子围一下,因为我们做了一个玻璃厅,因为西安灰尘特别大,要是纯玻璃容易脏,后来我们干脆做了鱼池,也算是节能环保,晚上灯光一照,把下面就当成会客厅,上面也算是一个景观。另外把走廊做成封闭的,有空调系统,室内做成一个新中式的接待、书吧、餐厅,其实这个餐厅是地下的,还有卧房。

    下面是我们做的简中式建筑,就是在一些特别重要的地区,可能是文化区里面做的简中式,就是把关中民居更简化,这是我们做的关中书院,简化一些新中式的商业街,这是一些别墅,这是一个酒店,这是一个商业街,这是我们做的一个居住区的大门,这是临街的商业,这是一个商城,我们用简中式的元素做的,用的西安的青砖、白石,这是一个灰色的建筑,大实大虚。这些是我们做的一些叠拼的别墅,有一个5米的游泳池。这个是四层,是叠拼别墅,另外小高层一些风格,还有一些高层,因为高层建筑要做中式建筑很难做,头是三段式的,我们也在尝试,这边是商业的,这是盖好的可以看一下。整合来讲,我们在西安对一些色彩和风格,可能还是用一些简中式的去处理,更可能讨巧一些。还有做的一个项目2002年就做好了,当时还拿了一个国际金奖,但是这个地方不在商业区,招商一直没招来,所以商业建筑还是要很谨慎的。

    新中式是更简约的中式,像刚完成的北京大学在西安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就是很简约的新中式,这个建筑是用园林式做的,另外北京四合院是卷棚的概念,我们做了一个茶吧,搞沙龙用的,这完全按照北京四合院的概念做的,所以这个建筑做完后,北大今年5月28日开业,北京的校长也来了。另外我们做了贾平凹文化艺术馆,贾平凹的作品都比较社会碰撞比较厉害,我跟贾老师对话他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我是农民,第二个我是关中汉子,第三个我是丑石(音),就是坚韧不张扬,这个建筑就是我们把这个关中院子与现代元素融合旋转扭曲,把四合院的元素放进去,这个已经盖好了,我们把关中的一些符号放到这里,把贾老师的语言和作品也都放在墙面上,用关中的夯土墙的肌理和院子,这是贾老师给我们写的字。

    另外做了一个关中风景园(音),这个也已经盖好了,这是一些商业街,因为刚盖好还没有来得及拍片子,这是院子里面,这是盖好的晚上的夜景。还有做的悦榕山庄,也是我们用传统方式做的,后来用了这个方案,最后还是用新中式做的。

    这是我们一般用办公建筑用新中式的符号处理屋顶的肌理,也做了一些,在西安来讲还是有一些传统文化的肌理。还有我们做的曲江楼(音),这种建筑也没有太多的悬念,就是比例做的,很安静的做的青砖灰瓦,这个我要说的是我们的建筑所有的线条都是做出来的,没有一个石材贴出来的,当然在陕西找不到工人,我们是在浙江请来的工人做的,所以做得很精致,我觉得中国大量的民居都不要太花哨,做得安安静静就可以了。

    这个做完以后,学校的校长弄几个大红字,我说你要改一改,现在没有大红子放在楼上,他们最后就把字去掉了,其实就是我们把规划做好,空间做好,比例做好,材料用好,做工做细,前面我们还做的照金红色小镇,整个红色小镇是我们统一色彩做的,我来介绍一下照金,照金当时是陕甘宁革命根据地,2013年是根据地建立80年,当时这是丹霞地貌,当时红军都在山岩洞里面驻扎着,而且现在去景区看,一条路比华山还险要,一把步枪就可以守住。宋代画家范宽画了一幅《溪山行旅图》,就是画的这里,我们做的一个是红色小镇,另外一个是纪念碑广场,整个我们从设计到施工用了一年时间,设计只有两个月时间,我们是边施工边设计,拿着草图画,直接工人开始做,这是纪念馆,这个也是用的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去做的纪念馆。

    这是红色小镇,我们的镇也是用尺度比较小的概念,然后用简中式做的红色小镇,所以说我整个把西安这几年一直在做的民风建筑,我也一直在研究民风,我们工作室做的作品跟大家分享一下,大家也可以一起探讨。

    另外我用很短的时间再介绍几个项目,如果大家到西安来,因为这是我们亲自做的,第一个是楼观台道教文化景区(音),这是2011年做的,这是纯粹的明清建筑,从建筑设计来看是传统建筑,这是一个景区,但是现在是中国最大的道教文化景区。第二个是在道教文化景区做的商业街,也是纯的古建筑商业街,因为我们做传统文化的项目还比较多一些,另外在道教旁边有一个道家景区,老子的墓在这里,就是老子死在楼观这里。另外我们做了一个唐城墙遗址公园(音),这个门已经没有了,这是我们恢复了有一些问题,文物部门认为这里遗址保护区不能盖建筑,我们认为需要传承,我们现在把农民搬走了,把门恢复起来了,但是文物部门认为不能盖章,所以这个事情现在盖好了,还是等批文,这就是建筑和文物部门之间的怎么衔接的问题,因为建筑师与中国的文物协会在去年故宫做了一次对话,我们也请了国家文物局局长,我们的院士如崔恺都在故宫针对如何保护和利用遗产进行了一场探讨。

    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周围全是大地产商的楼盘,盖得这么高,把景区压得已经很难受了,这片全是大地产商盖的楼盘,所以这是我们要反思的问题。

    现在我们也在做延安鲁艺艺术馆(音),也正等着审批,包括一些窑洞,这个也是到请一些专家论证,请了鲁艺的老艺术家们。

    我就简单汇报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屈总的分享,接下来我们有请来自北京翰时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董事及副总设计师张广亮先生,我们都知道泰禾的北京院子,那今天作为主创的张总会为我们带来怎样的精彩呢?有请张总。
   
    张广亮:大家下午好,我是一个做建筑设计的设计师,今天想跟大家交流的一个主要的主题就是关于本土文化和产品的设计创新的议题。刚刚主持人提到泰禾这几年开发了几个院子的产品,我也想拿这些案例和大家分享一下。

    泰禾集团最近也找电影导演冯小刚拍了一个有关院子的宣传片,从一个导演艺术家的视角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居理念的结合,我们想从我们建筑视角来谈谈这方面的具体的体会。

    其实我们认为地域文化和我们息息相关联系紧密的就是咱们的居住空间,住宅其实是一个载体,把咱们的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紧密的结合在一起,每天都生活在这里,每天文化习惯和生活方式一直都传承着中国历史的传统,在过去也没有高楼大厦,每家都有一个小院落,自从工业文明以后城市高速发展,农村也进行新住宅的建设,但其实很多城市人还是有一个别墅情节,有一个别墅梦,在这里像我们看到的中式传统的建筑始终没有离开社会的视角,至于中式传统的院落文化,一直是大家的一个期待,包括中国建筑师在一直以来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民居风格的探索也没有停止过,包括从五六十年代初到后来备受争议的大屋顶形式(音),这方面我本人也有很深的体会,格外深刻。

    我刚毕业的时候一直从事了很多年的中式房屋的设计,我毕业的时候分配工作的时候,带我的师傅是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专门设计中式建筑的老专家,那几年我跟着他做了很多的中式老建筑,这是我和老先生的工作照片,老先生去年已经做古离世了,但是他一直把中式建筑的文化传承下去了,他从年轻的时候就跟着建筑泰斗参与了很多的人民大会堂、钓鱼台18号楼这样的纯粹的中式建筑,后来又做了北京的华侨大厦,后来在他年世已高以后,他又做了建筑构造通用图集的整理工作,其实在后来的北京院子建筑创作中,这张图也是给我们最大的启发和帮助,这个我们后面会讲到。

    随着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最大的体会就是国家对于土地开发强度要求越来越严,需要把土地资源集约化利用,这个无论对开发角度来讲,还是设计角度来讲,是一个特别难的挑战,从理性分析来看,我们认为在中式的院子文化,是一个可以有效解决土地利用效应的方式。

    在2013年我们做了北京院子的项目,它是在北京的区块是在中央别墅区里面,它的容积率现在比较高,在1.1,但是在过去这个区位,那会的容积率也就在0.5左右,但是后来几年国家对于容积率有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那会容积率可能在0.7左右,但是到了目前的阶段,土地的溢价率越来越高,容积率又那么高的情况下,我们在反思能否用以往的低密度的情况来达到目前的要求呢,其实有一定的难度。我们发现如果用以往的产品像连排等等,后来我们试着在右边连排了传统的方式,但是不理想,因为后来发现整个小区除了建筑就是道路面积,没有太多的绿化空间、休闲庭院,更何况我们的工程外线也没有太多的空间。这回就想能否利用之前的积累,可以把设计思路转换一下,我们想通过这个项目能提出一种更加新式的,比较高效率的规划方式,以及一种新的产品形式来设计。

    在这方面我们和甲方之间有一个共同的切入点,因为泰禾集团之前开发了比较有名的项目,运河边的院子,我们想能不能在规划上也把北京的胡同体系,来和整体的风格协调,同时在这种风格下可以产生一个解决它的土地问题的解决方式。

    再回到刚刚马老先生送我的北京地区四合院的组合图,这样看起来比较零乱,但是还是有很强的规律的,我们提炼出来就会发现,在过去的中国人住的院子体系里,都是一南一北,两家人背靠背组织在一起的,只有右边红色的是大户人家,就像西方的独栋连排一样是分两个入口,这种情况非常少,但是一排房子一排路的话,对土地的利用效率不是那么高,我们希望通过左边的这种方式来达到四合院的排列组合方式。

    这是一组成对的住宅,它是分成北边和南边的独自庭院,我们把户型罗列出来以后,就出现了以前的连排别墅是一排房子一排道路,在做别墅的时候无法像做高空建筑一样向高空要面积,但是开发商是要利润最大化,对使用方来说是要低密度的产品,我们就在想规划中向地面交通要面积,有两个好处,一个是可以有效的提高容积率,另外是省下的地可以提高居住品质,这是我们做完一个典型的组团的北京院子的平面组织图,可以看到原来的规划连排的时候,我们把中间的这组拿掉了,仅剩两边的了。

    最后我们排完规划形态以后,其实别墅的比率已经相当高了,比我们原来的连排双拼的比率提高10%以上,其实在整体的规划形态上,我们也达到我们预期的出现一种北京当地的胡同和街坊的体制,首先从总体氛围上还是向传统回归。

    西方的建筑是用花园围合房子,但是中国古代人住的房子是建筑院子,最后形成两种不同的居住体验,西方人是希望大院子大房间,它其实院落空间是给客人的,但是中国人讲究的是隐居,要把所有的庭院空间隐藏起来,要自己独享。有人说西方的提倡开放其实跟最早的奴隶主看到自己的努力在院里干活,不像中国人在这个阳台上看到那家在活动他不在乎,反而你拉着窗帘他会觉得你有什么秘密活动。

    但是其实西方的院子和中式的纯四合院都各有利弊,我们希望把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希望用半围合的形式来打造咱们的私家庭院,最后产生这样的总体平面。

    做完这个销售中心以后,我们就经常会去售楼处,想听一下买房子的人怎么评价这个产品的,有时候经常在沙盘旁边,样板间里面听到客户讨论,总结下来我们觉得院子的这种产品有以下几种优势,会听到很多人说我想要那个小独栋,其实我们做的并不是纯的独栋,但是会给人独栋的感觉,因为像左边的连排给人感觉更像整体的洋房,我们左右分开以后,每一个入户方式都是独立的。

    另外是这个产品的采光面,会比传统的产品有很大的提高,在连排里面有两个方向的采光,但是院子产品有三面采光,因为只有在独栋别墅里面才会出现三面四面采光,这样的话外部的庭院和内部的空间会有一个很好的互动。

    另外是这条土地利用率是隐性的,无法从沙盘和样板房直接出来,可以看到右边的图是院子产品一组建筑到建筑之间的建筑面积在310平米,但是如果把连排产品做到一个比较舒适就要大概7.8米左右,建筑面积就要达到360平米,但是并不是多了以后土地效率提高很多,我们把剩下来面积匀到了花园那里,就是最后业主会得到私家的花园会在120到150平方米,花园的面积会在过去的产品面积上翻倍,现在有人说土豪买房子不是买面积,而是买院子,确实是实际的销售中更多的客户更关注的是庭院。

    另外是在这种形态下我们会得到一个好处,如果把院子产品的南北算上,可以达到17米左右,但是如果做连排楼的间距就比较小,大概13米到15米,那就视线干扰比较严重了。

    另外在北方,甚至在南方大部分地区,特别重视居室朝南的问题,如果联排必然导致有两到三个次卧室会朝北,但是我们现在把整体面宽拉大,以后会消灭纯朝北的房间。

    综上所述,总结一下有几点优势,更多的是在以往的独栋别墅里面体现出来的,在连排是找不到这些优势的,我估计可能独栋时代低容积率已经很难出现了,所以我们希望做出新的院落别墅的概念。

    后来在2014年的整体市场销售情况下,北京院子的销售情况还不错,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刚刚谈的是平面方面的,在建筑外面,我们设计的也是想把建筑退后,因为中式建筑不希望像西方那样独立感很强,把建筑做得直上直下的,我们还是跟景观合作,想把建筑退后以后,让门头放在前面,建筑做得简洁一些,这样的好处会让买房人觉得有深宅大院的感觉,另外从手法上也是我们想把中国的大飞檐等形式体现出来,建筑主体还是三段式来做的。

    这是从院子外面看院子里面,整个的建筑我们希望弱化体量感,这是从胡同里看的,院墙体系高度我们推敲了好几次,究竟做多高又不挡阳光又可以把视线隔开。这是前面的院墙门头。

    另外是我们在设计整体的风格尽量简中式的同时,还是要把中国传统建筑里面的细节体现出来,没有做太多的装饰处理,只是延续了中国古塔里面的线条处理,来找回中式的韵味。在建筑设计的细节里面,我们之前很长时间都忽略掉了。再往近走的时候,人可以摸得到的时候,才出现比较繁琐的装饰图案,还是设计了一些户门的装饰设计,用中国传统的官服上的文样来装饰。在门头体系沿用的是北京的四合院的形式,其实只是沿用了它的比例,其实原来的广梁大门,是在民间建筑里面级别最高的,仅次于王府的门,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把门头上方有代表性的装饰性的铜梁继承下来了。

    总结下来,我们新中式的院子系列有几种要素,首先是从大的方面,把传统建筑里面居住空间里面街巷体系重新建立起来,目的一个是要恢复传统人居理念,另外是从开发商的诉求角度来讲,就是解决了土地规划效率的问题,也就是说在更高的容积率下面,怎么样可以把产品的品质和空间感觉做出来,这是最重要的问题。另外是可以把更多的绿化空间腾挪在建筑外面,有围合的私密庭院。另外在景观解放出来以后,可以做很多的中式的门头,中式的景观,可以营造大宅的感觉。另外是我们关注的产品本身,户型的方方面面的东西。

    最早我们从福州院子到北京院子,后来在厦门也做了厦门院子,但是这几个院子因为所处的地域不同,我们还是没有把产品雷同化,真正的每个地块设计的当地的独特的产品户型,但是我们是本着一个根本的解决原则,就是解决土地容积率的问题,都是一样的,这是在厦门的一个项目,现在也已经开放对外销售了,这是售楼处的照片,针对售楼处我们还是规划处一个前面的礼仪空间,它是接待用的,再往后是休闲的空间。

    另外是在福州做的福州院子,但是当地的法规都是和别的地方不一样,我们还是吸收了当地的岭南符号做了这样的产品,这个是预计在今年年底开放。

    最近我们在南京做的南京院子,这个地块其实非常非常重要,我们也和当地的专家讨论好几次,我们还是希望能再现当地以前的街坊体制的风貌,左边的图是我们调查了以往的古建筑图,我们希望把原来的东西的小街巷继续保留下来,建立三种从街到巷再到支巷的等级,南京那个地方每个小巷子都有一个小门,我们也有不同的门头体系,最早最大的从小区入口开始,一直到巷门,一直到最后入户的院门。整体的建筑风格还是没有像北京院子那样走北京的风格,参照了南方的灰砖墙的体系。

    其实做建筑设计,还是主要依靠当地的文化资源,更何况还有很多的当地的政策法制限制你,这个是南京院子的效果图。

    再回过头来看我们做的今年的新中式建筑风格的尝试,其实是一种人居理念向传统回归的方式,也代表了文化的传承,但是它的产生有它的社会根源,因为在我们改革开放以后,社会经济急速发展,城市也急速的膨胀,这时候社会经济的主体,也就是人也需要找回自己在文化中的自信,就是文化认同,在过去的改革开放以前,文化大革命大家也知道阶级斗争把传统的文化消失殆尽,随着中国人的经济富裕以后,会逐渐的把传统文化再重新渗透出来,但其实最后还是想和诸位同行反思一下,如果反观过去几年的欧式风,我们做中式建筑还是不要太形式感,最终我觉得还是要从经济角度满足一个最基本的开发商的投入回报率,第二个满足最基本的地域文化的属性,不要搞得千篇一律,也不要争奇斗艳。另外在建筑形式上要弱化自己,更加突出生态性和环保型。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张总的分享,张总通过案例北京院子和南京院子为我们分享了中式文化的精髓,接下来邀请万华集团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杨亚平先生,为我们分享。
   
    杨亚平: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时代楼盘,昨天我们有两个具体的楼盘获奖了,非常感谢大家的认同。

    我换了一个不同的视角来讨论这个地域文化和地产设计。我们公司的做法有一点叫非主流,一个项目做得时间很长,做得很细,以前从2001年一个项目做到今年没做完,大概是180万平米,精耕细作的项目,这是我们的新项目,我主要讲的一个基本的要点说,作为甲方的设计师怎么把一个好的设计做到,第二个是对这个社会有更多的贡献。

    这是我们项目的总体规划,11个平方公里,1500多万平方米,在天府新区(音)的核心区域,这建成的实景图,我们这个项目请了很多设计方来参与,但是落地是我们回到地产设计的角度去讲的,这是我们可以看到我们做的风格和品质,以及它的实践性。

    说到地域文化,成都是一个宜居的城市,我们喜欢水,但是水怎么表达呢?这是汉代的画像砖(音),表达的是川西居住生活的场景,主要是说我们这边有大量的水资源,是在都江堰发源下来的水系,形成天府之国的根本,然后我们也保持了这样的一些传统的元素在里面,我们实际上是在一个丘陵地区做了新城片区,这是规划的最后审批。

    实际上这个规划,我们说我们作为一个开发商,我们想卖的不只是房子,更多的是生活的方式在里面,所以我们虽然说成都喜欢水,但是这个水是什么样的,我们创造了很多,我们也看过很多更先进的发达区域,比如说这是洛杉矶,这是圣安罗里奥(音)的水,这是芝加哥的千禧广场(音),但是这些东西到了我们这边怎么呈现呢?这是加州的一个建筑师替我们做的在水边的住宅,这是室内,也是建筑师做的,可以看到的是他在美国的产品和我们的产品之间是有区别的,这是他在美国棕榈泉(音)的做的产品,这是另外一个建筑师替我们做的一个西班牙风格的别墅,大概容积率做到1.0的独栋,这个容积率挺高的,像刚刚张总介绍的怎么节约土地和利用效率问题。

    这是美国建筑师做的他们的项目,看起来还是有不同的调性,这是我们所要说的核心,就是怎么把异域的优势东西落地到我们的项目上来,这也是那家设计公司替我们做的,这也是项目和小院的感觉,但是表现形式是有一点西化的景观调性在里面,实际上我们公司也做中式的研究,我们也在做新中式的一些低层高密度的产品研究,大概是200到250平米的连排,但是突破了现有的连排概念来做的,这次没有拿过来。

    这个设计师是做的市长的住宅,实际上我们作为业主方选择设计师的时候,是看项目选设计师,但是重点是他把好东西落到了成都,落到了麓湖,属于成都的是这样的,这个概念是我们目前的高层住宅的高端产品。我们这个产品里面,一个组团是高层和别墅混在一起的,这个可能在好多项目里面是难得见到的,因为这两种产品的购买群体,还有认同感,都是销售的障碍,但是我们成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在上个月开盘就去化70%,这是成都价格比较高、面积比较大的水边住宅,我们吸收了很多好的设计资源,这是意大利的设计师替我们做的室内,看得出来左边是效果图,右边是现场的,今天我还是回归一个重点,业主方的设计管控怎么把好的想法落地到产品当中去呢?可以做一个对比给大家看。

    这个也是同样的,刚刚我们讲麒麟会(音)的产品,这个也是效果图和实景图的对比,就说我们总的来说,这些东西是我们深耕在成都,让这个项目做更好,不是刚刚屈总说的千城一面的概念,因为我们公司有一个概念,我们不是单纯求量的发展,我们是说我们要做创新,做创造价值的企业。所以创造价值的企业就是我们在设计,在产品创新这块做了很多的努力,我们可能技术团队是比好多公司都强大,是因为我们后来必须要做的事情,是说我们核心的回到一个主题,就是叫合作做设计,不管什么样的设计师进来,和业主方的关系,都是合作,我不代表其他的公司,我只是阐述我们公司的观点。

    比如说我们做一个设计的时候,实际上有这么多的流程,就是做一个产品,刚刚看到的麒麟会(音),我们前前后后大概4年的时间,就是从设计到真正开工有4年的时间做一个高层,可能大多数企业不愿意这样做,我们自己的研发是要把项目做很多的可行性的研究,然后才有这个设计师进来,这是我们自己团队的建筑师做研究,找到这个事情发展符合公司战略、资金、市场的需求的一些可能性,研究了可能性以后,我们才有可能说请到外方或者设计方进来一起工作,这个过程大家分别有不同的有时在里面,比如说他们有他们的设计理念,有他们材料和工程经验带进来,但是我们对地方市场的认知,还有对技术的管控,这样做下来以后得到的是我们想要的这些。后面的完全是共同工作的,最后的结果就是说要共同的努力去做一个项目,才会有我们这样的结果。

    这个是另外一个设计师做的,现在我们叫太空舱9号作品,也是比较炫的作品,面积比较小,当初我们定位在250到320平米的别墅,这是我们自己做的研究,就是对事情的发展方向做了很多可行性的研究,包括户型,甚至建筑走向我们都是自己做的,做到这个时候美国五杰公司就进来和我们一起做,这是他们最初的概念和陶土,这个时候实际公司对它的发展还不满意,然后我们引进了另外一家,叫JFAK设计公司一起继续做,然后发现这个可能是我们需要的方向。中间的过程就有很多是在成都和外方一起工作的结果,然后回头过来我们发现建筑师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和机会在里面,我们会都重新审视以前做的图,然后重新梳理,比如说平面、功能、定位、市场的反馈,然后落地一些技术的细节,材料、构造做法、成本的管控,在这个阶段就逐渐的成型的,在这个体系中冲突是比较大的,但是我们要解决这些细节,最后呈现的就是这样的样板区。

    当时我们定义它是做一个别墅里面的迷你酷派(音),是一个很精巧的产品,现在我们觉得它更像一个有梦想感觉的外太空的产品一样,现在这个产品一开盘就售謦了。

    回头还是说一下,要做一个好的地产设计是设计方和业主方共同努力的结果,这是我要分享给大家的,谢谢。
 
    主持人:谢谢杨总的分享,案例非常的精彩,接下来有请来自绿地集团房地产事业一部技术总监谢雨女士,我们知道在上海的海派文化是非常出名的,那么看看接下来谢总会分享怎样的精彩。
   
    谢雨:大家好,已经听了3个发言了,大家可能有一些疲劳,我今天给大家带来的项目叫做绿地公园1860,它是本着传承优秀历史和地域文化来做,能够体现我们的海派文化,以及我们绿地集团营造和谐美好的城市生活的意愿。

    先看一下实景照片,这是我们的售楼处,也是我们的实景,确实是实景的照片,这是在日常情况下的照片,这是我们的实际居住的街坊里面的实景,这个也是,现在比这些照片上还漂亮,因为植物长好了,目前这个照片是刚刚盖好的时候还不太好。这个是我们商业街里面的情况,这些照片不是我照的,是我从网上找的,就是普通老百姓照的,我觉得我们的视角是不一样的,我们带来的这个项目就是给市民使用的,给他们去感受的,这是在我们的内部的庭院,这个庭院大概面积只有不到20平方米,通过精心的精装庭院的设计,以及软装的布置,使得这个小院子可以体现我们海派精神的精髓,里面大家可以看到一些中式的装饰,这就是我们不到20平米的院子。

    这是当初设计的效果图,我作为开发商和大家分享的,不是这些设计如何设计的,这应该是设计单位做的事情,作为开发商我更多的精力是放在介绍一个项目是如何从开始定位、决策,一直到建设成功,之后的后期评估以及后续的发展和后续的建设。

    这是当初我们拿这个项目的总平面,它处于上海的宝山区,大家知道宝山区在上海是工业区,是一个比较重工业的区域,我们的设计师其实在这。今天我是从甲方的角度来介绍的,不是设计方,一会在交流的阶段,如果我们的设计师有特别的心安可以和大家分享一下,因为这个项目还是比较成功的。

    现在点亮的部分是我们商业的部分,石库门的住宅,这个项目的主旨是为了2010年的世博会,建设一个世博会场馆整体之外的唯一的城市示范区,它的目的是为整个世界来参展的人,去表达一下我们海派文化的居住文化的典范,所以这个项目具有的政治意义比实际的经济意义更多,所以在这件事情上,我们一开始并没有考虑它的盈利,作为绿地集团,大家也知道我们是长期为政府做政府想的事,为百姓做的,所以我们的目的是和其他的开发商不一样的,因为我们最早是作为上海市农委和上海市建委的三产,而诞生在1992年的,所以我们跟政府的关系是合作共生的关系,所以我们在2009年的时候,我们接到了这个项目就开始拿了这个土地来做一个能够体现上海的海派精神的项目,它所宣传的其实是时代文化。

    在目前上海的实际情况,我们的石库门住宅也在逐渐的拆迁过程,也保留了一些,但是它的完整性也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前面是商业,下面就是我们比较典型的石库门的住宅,它希望是原汁原味的重新传统建筑的风格,可以看到我们在居住的模块是有6个组团,分别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蕴在里面,我们做这个项目是希望在新时代里面有一个理论的复兴。

    这个可以看到这个部分是我们的外环线,我们的项目刚好是滨临外环线一侧,所以宝山是老工业区,原来这块是比较传统的,大家不是把它当做居住的空间,可以看到世博园的位置是在黄埔江的两侧,我们是在这个部分,所以要通过地面交通,上了高架还要过来大概要30分钟的车程才能达到我们的项目,宝山区本身是工业区,它的商圈的分布也比较少。

    基地现状目前可以看到还是一些农田,另外有一些在建的普通的没有风居住小区,都是比较早期的。这是基础的用地图,我们当时第一期的展示区,这个地方商业部分没有盖,就做了一个停车场,这是我们住宅的两个区,世博会的展示区,功能是这样分配的,后续我们就开发出来了,到现在为止除了这块可能还有一些商业和办公没有售謦,住宅的部分早就销售完毕了。

    这个是我们整体的总平面,这是标准组团的模块,大家可以看到就是一个比较高密度的城市型居所,我们不叫别墅,这种就是老上海的时候,普通人家居住的模式,我们现在管它叫别墅,实际上它是城市的第一居所,并非是别墅,第一居所和别墅之间的功能差异其实是非常大的,我们这种城市型的住宅,其实首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另外能够符合我们人口,符合城市的负荷的密度,以及容积率的要求,不可能是城郊的别墅那样的奢华的方式。所以我们绿地的产品匹配的就是普通的消费者,是他自己的家,因为我们这个产品本身希望成为市区公寓房子的替代品,相比下来同样的性价比,我这个地方的性价比就更高,因为它有更丰富的生活形态,这是基本的模块,标准的组团。

    这里面从87平米到200多平米都有,最终肯定越小越好卖,我们最早售謦肯定就是八九十平米的,得到了整个市场的热捧,面积稍大的销售就比较慢,也就是从这个项目里面,我们总结出来在城市的这个位置,以这种密度这种建筑形式,匹配的是普通人的生活,也就是现在的三口之家,所以面积还要相对来讲经济合理一些,不需要200平米以上的产品。

    可以看到当初的石库门建筑装饰性还是比较强的,在不同的风格和不同的时期是不一样的,石库门的风格这里就不展开来讲了,实际是从1860年开始发展,一直到解放前的这段时间,发展了也有100年的时间,我们为什么叫公元1860呢?实际上就是从这个时间开始,这种房子在上海逐渐出现了,最初也是木结构,很快也被砖取代了,所以真正的城市居所是要匹配当初的人口、经济、建造水平和整体城市的发展,这几样东西都要匹配才会出现,不匹配了这些东西我们可以造,但是不是一个可以大量建筑,并且获取各方面利益的产品,大家可以看到这些装饰非常丰富,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因为上海的文化本身大家就知道,上海本身不是一个单一性的文化,它开拓也不过200多年,没有那么深厚的历史,像西安、北京、南京这样的城市,实际上上海原来就是一个小码头,为什么可以在200多年迅速的发展到今天,我在上海经常觉得很自豪,因为最好的设计师都是在这出现的,我世界各地的同学们都会在上海跟我们相见,也就是他们都会到上海盖房子,他们都是从新西兰、加拿大、美国等等的最后都会回来的,其实上海就是以这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和精神,其实是一种非常深厚的底蕴,大家会发现上海是一个非常理性而且多元的、包容的,什么样的文化都可以混杂在一起,而且成为自己的东西,没有太多的去批判,没有太多的抵触,首先都是接纳,所以会发现其实我们石库门房子是一种中式的生活的形式,还有房间结构各方面,但是以西式的立面出现的,因为当初那些东西是在租界里面的,因为当时大家逃难逃战争都去了租界,这些租界都是带有其他国家的色彩,于是中国人居住到这些房子里,居住出自己的风采和美好,所以这些东西就是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有砖的有石的,有水磨石的,有水洗石的,但是细节一点都不少,大家可以看到细节也很多。

    这个项目为我们带来什么呢?给世博会带来什么呢?其实世博会当时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其实就是城市的多元化的生活,其实我们的城市就是吸纳和集聚,就是让大家互相的融合,而不是同化所有来的人,它是产生一种新的文化,是各种人来,这时候产生的文化就更先进。另外要体现一个城市的经济繁荣,我们开始讲文化的时候就是开始有钱的时候了,确实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另外还要体现一些创新科技和社区的元素,城市和乡村的互动,这里面是我们想体现的,引用生活的复兴和再生,展示城市的主题,尊重历史传统的文化,满足现代生活的要求,主要就是为了展示上海的特殊的居住文化。

    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房间,这样的住宅其实在北京是可能不能容忍的,可能大家受不了,可是我觉得所有的大城市里面,只有上海可以享受这样的生活,因为它最早的理论是没有卫生间的,要出来刷马桶的,这个其实是一种生活模式,每到吃饭的时候大家会把小炉子里面到弄堂里面,所以这是大家交往的空间,所以这个弄堂反而成为大家居住空间的外延,所以为什么上海很多人穿着睡衣满大街乱逛呢,因为上海人的居住空间小,就无形的把室外空间都当成自己的居住空间了,于是就会出现这种穿着睡衣的男士出现在酒店里面的情况。所以整个的上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所以我们的房子不是随便乱盖的,一定是在合适的地方盖。

    其实宝山区当时是重工业的区,在上海一直大家认为那里是工业区,不可以居住,宝钢在那里,所以为什么做这件事呢?就是宝山区要改变自己工业区的形象,要把宝钢外迁,要把货轮码头清出去,开始建油轮码头,所以这时候抓住世博会的契机,我们希望可以共同的为宝山区的转型树立一个新的形象。

    对于绿地来说,对于上海的海派文化一定有不可妥协的责任,我们长期以来一直也在致力于推动上海海派文化的发展,可能刚刚屈总也在说ART—DECO文化,我们绿地集团做高层住宅的时候,是比较多的借鉴了ART—DECO的风格,所以这是我们绿地集团当时比较多的在做的,后面其他人觉得好也学了,可能这个时候就变成了不可控的情况,会出现在全国各地,到处都在做,当然我们自己也做,在全国各地我们也是这么做的,因为我们是上海的开发商,我们的文化烙印和符号都在,是不是对当地文化不够尊重呢?我们回来会反思的。

    对于我们是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和经济利益要完美统一,我们希望通过这个项目的开发,也为自己开发一些新的产品,大家可以看到在2010年获了这么多奖,其中一个奖项式绿色二星,估计在上海是唯一的别墅项目获得这个奖项,因为别墅很少参与这个奖项,不知道在全国是怎样的。

    我再讲一下决策和思考,我们怎么做这个项目呢?其实就是这5点,第一是领导,是宝山区委书记和我们领导碰到一起,对上海文化的传承表达了强烈的愿望,他们两个共同决定在这里做这样的项目。第二个是机遇,也就是我们正好碰到了世博会,第三个是土地,土地很重要,就是我刚刚说的我不可能在苏式文化的区域里面做石库门的房子,因为我跟李宝章大师合作的项目,我们在苏州做的苏式文化的项目,其实我们还是非常尊重当地文化的,比如说嘉定原来是属于苏州府的,所以我们在嘉定做的项目就不会使用石库门的语言,只有在上海像宝山区这样的工业区,有强烈的上海市民文化的地方,有这样大的文化底蕴和群众基础的地方,我们才会做这么纯粹的房子。第四个是积累,我们绿地集团在上海这么多年,有很深厚的文化积累,第五个是客户,要对这种产品可以接受,要对这种文化可以喜爱。

    这是我们后续的发展,各个设计院都做了很多的研究,白色的是现代集团(音)做的,中间的是我们水石国际做的,后续的标准化工作是交给水石国际做的,因为一期一半是我们洪文涛(音)做的,一半是水石国际做的,还有是我们对客户做的后期评估。

    后续海派风格的系列产品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这个是我2012年获取的土地,2013年底开始预售,到现在一直是宝山区的销冠,去化速度非常快,单价都比周边的楼盘高。最高峰的时候我比周边楼盘一个平方多5000块,这是我的高层,还不是别墅,所以这里面文化和你的特点是不是能够真正的符合消费者的需求,和这个城市的需求,没有别的,真正价值在于赚钱,别人肯为你的产品花钱,这就是你的价值,这就是我们产品的力量,文化的力量,其他的都是虚的。

    我们稍微简单介绍一下里弄原型,这就是石库门,它会有这么多的发展阶段,其实以西为体以中为实是最大的特点,一般是上海民居的代表,这是我们绿地作为地域文化传承的序点,首先在多层房子里面有一个老街系列,在其他地方也有,开始研究石库门的符号跟我们建筑的结合,公园1860,我们基本上是比较严格的尊重了史实,现在在做的就是新海派风格了,其实是更多的尊重了居住和现代人的生活模式,我们其实是100平米左右为基础做的城市第一居所,实际上在市场上得到了非常好的认可,也是我们的拳头产品。

    最后我们来感谢一下参与这个产品的设计的设计公司,里面有绿城东方,有水石国际,有中森,台湾的株洲(音)室内设计公司,还有台湾的汉翔(音)的设计公司等,我们是在这样的项目里得到了口碑和价值的双重认可。谢谢大家。

   屈培青:今天终于甲方乙方对话了,今天的人数是3:7,3个甲方7个乙方,以前乙方没机会讲话,所以今天多一些讲话的机会。我们一直希望甲乙方做一次对话,本来主持应该刘总主持,因为我们人居委员会每年也开一次会,今年这个事情也是在大连的年会上也说了我们建筑师的年会也是自娱自乐,地产商也是自娱自乐,也不知道建筑师听到没有听到,所以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大家甲乙方共同来一次对话。

  今天因为我觉得我们还要尊重甲方,毕竟是甲方,乙方还是乙方。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的观点可能都不一样,我还希望最终中国的建筑市场由建筑师和开发商引领的舞台,也是表达的舞台,希望最终中国建筑师可以和开发商携手共同引导市民和大众消费,我们也希望中国的建筑师可以在中国建筑市场有一席之地。

  今天我先提出问题,甲方可以反驳,第一个问题是在城市建设中,房地产项目大斗师住宅、商铺和写字楼,这些项目我们怎样再城市的角色中定位,是红花还是绿叶?第二个问题是房地产商把自己的项目放在城市的大系统工程和城市肌理中,还是当成一个独立的产品与商品,自我包装,自我宣传?第三个问题是房地产商把地产商与设计师再地域文化建设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第四怎样看待地产界流行的追风和地域文化的碰撞,第五个问题,有人认为现在房地产的目标就是高容积率,过分的追求立面风格,其实应该真正的走到终极目标就是绿色建筑+尊重城市的文脉+优质的材料+优良的施工水平,对于这些现象大家怎么样看待。先请刘晓钟刘总说两句。

    刘晓钟:应该说确实是秋季了,是大家收获的季节,大家拿了很多的题目,一起到这里交流我觉得非常好,正好明天是中国建筑学会的年会在深圳召开,所以有很多的同志过来了,所以明天可能是在深圳开一天的会。

    刚刚谈到的今天要讨论的题目,一个是地域还有一个是甲方乙方的对话,我觉得从客观上来讲,存在甲方和乙方,大家设计的合同就是甲方乙方,但是现实中我觉得我们又是一个共同体,所以共同体来讲可以这样讲,我们很多的开发商的出身都是建筑师,从这个肌理上讲,大家都是热爱建筑,只不过是站的角度不一样,最后所体现的观点也不太一样,所以客观上存在,但是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把房子盖好,要对得起市场。

    再有一个我觉得从客观上来讲,有几个方面,一个是刚刚看到大家介绍了很多的项目和产品,包括昨天获奖颁奖的项目和产品,应该说这几年的设计水平,还有我们开发出来的产品,比前几年质量要高多了,大家思考的东西多了,产品的质量提升的也很快,想的问题也很多,包括国内国外还有我们地域之间的,应该说很多产品形成了,包括刚刚的绿地的也好,万华的也好,还有泰禾的也好,应该说它的产品在逐渐的形成自己的系列,应该说从甲方的角度来讲,对产品的要求比我们建筑师对产品的追求更重要,因为它是直接面向市场。

    再有一个,从今天到会来讲,一是开发商很重视,再有一个建筑师也很重视,不管是景观设计师还是室内设计师,还是建筑师,应该说对于产品都很重视,包括我们参加会议的很多同仁来讲都是很在意的,从这块来讲我们也有共同的东西。

    又从另外一个客观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也确实存在甲乙方,这里面刚刚讲的一个主观一个客观,作为乙方来讲确实要为甲方服务,同时我们要为它提供一个产品,这里面我们刚刚还有一点体会,包括刚刚屈总也讲了,中间的产品经过很多建筑师的完善,才最后形成最终的产品,这个过程应该说作为乙方来讲,大家很多都是自己人,也是一个惨遭蹂躏的过程,大家都深有体会,但是客观来讲你能不能把握机遇,掌握到好的节点,可能刚开始定位的时候开发商和你都没有找到,这个时候就处于被淘汰的过程,可能在过程中有两三个单位或者两三个建筑师进来的时候,那个点找到了,这个机遇也好或者项目的认识也好,可能就好了,可能就找到这一点了,它的东西或者它的作品就被我们业主接纳了,所以在这个蹂躏的过程中,你能不能坚持,能不能进步,我觉得这是对建筑师的锻炼。

    还有建筑师来讲,你能不能坚持你所坚持的东西,是不是随波逐流,今天流行这个明天流行那个,我们所坚持的是不是我们真正的本质的东西,我们回过头来看,拿现在的作品看我们10年前的作品,我们现在的产品比以前提高很多,所以我觉得在这一点上我觉得产品质量的提高,还有我们开发商甲方和乙方整个认识上的提高,我觉得是我们行业的一个进步,谢谢大家。

    屈培青:谢谢刘总的开场白。

    杨亚平:第一,设计师和甲方是共同体,对于城市和社会来说,就是打包的,你跑不掉,做好了大家有份,做砸了也是大家有份的。我们公司确实是折腾,我们说我们是要做产品创新的,这个创新的过程确实很难,不是说我们只是请了国外的建筑师来做,国内的建筑师我们也请,就是这个过程是逐渐的去大家相互的适应,然后去进步,接下来肯定也就是淘汰,这个很正常,就是刘总说的你要抓住机会,实际上我们作为甲方来说,我们也不愿意天天去飞来飞去找设计师,还要倒时差开会,如果有好的设计师跟我们作为事业的合伙伙伴,我们肯定业主方是愿意这样做的。

    另外,可能刘总说的另外一个话题,设计师出身的业主方对这个事情比较挑,所以和我们合作的不管是景观还是建筑的,他们都吃了很多的苦头,但是最终的结果是甜的,这个项目成功了以后,大家都有品牌,都有市场的价值和认同在里面,所以我觉得甲乙双方的关系时好时坏,有的时候是对立的,有的时候是一起进步的,如果说像张总做的院子,如果业主配合度太低,你的产品要推出来,我觉得是挺难的,我也是一个设计师,我是业主方的设计师,一些好的想法在公司决策层面没有得到实现的时候,觉得也是心头不爽的,有好的想法你说设计师有好的想法,只是渲染图,这也不是设计师最终的目的,最终目的还是做出来让社会大众认同。

    所以我觉得甲乙双方的关系还是一个互动的,良性的。回到我刚刚说的主题是一个双方的合作,不管是请国外的设计师还是国内的设计师,我们的工作方式是合作做一个项目,我们公司最多的时候大概500人左右,建筑师有80多人,所以我们的团队技术层面对于这个事情推动了,觉得不完全是设计师的责任,是双方的责任,一起去做,我们最后销售产品的户型和户型的概念,以及规划概念基本上是我们自己做的,设计师进来以后,我们需要的是大家共同进步的过程,设计师有一个好的东西拿出来分享,我们有好的对市场的感悟也是分享的,所以一个好的设计师有一个比较客观的标准,我觉得从甲方的角度说,一个设计师一定要懂市场,如果不懂市场的设计师,你做的东西要被甲方和购房者认同是比较难的,所以我一直认为积极的互动是甲乙双方比较重要的途径。

     张广亮:确实我们在做院子系列的产品比较幸运,因为可以找到甲乙双方的契合点,他们也希望做这个产品,我们也希望做,但是就像刘总提到的,在以往这么多经验里面,其实更多的甲方是对设计师是蹂躏的,这个东西其实我们觉得我们也呼吁甲方能不能把精力更多的从我们设计师身上挪一挪,更多的关注刚刚屈老师提出的第5点,更优质的材料施工工艺,前几天有一件事情给我很大的刺激,我去了台湾参观,无意中我在台湾发现了一个作品,也是从底到顶贴了全部的瓷砖,经过了20年还是非常的崭新,没有一块剥落的,但是当天我从台湾回家,路上就看到不到十年的楼盘,墙砖不断的剥落,所以我们更呼吁开发商关注设计风格的时候,能否在其他的工艺方面,建筑的持久性方面更关注一下。

    屈培青:谢谢,2012年人居会在西安开的,当时刘总说让我在西安找两个楼盘,让全国的建筑师看看,我在西安走了一圈,真找不到一个楼盘让设计师看的,为什么呢?我的感觉就是重概念重策划、轻施工轻质量。

    下面就请李宝章李总说一下。

    李宝章:谢谢,不要认为我们人多就是强势群体,也不要认为发展商就不是弱势群体,我在这写了一篇宣言式文字,我读一下。

    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问题,是我们的社会价值太单一了,我们就是一个以经济价值为主导价值的时代,所以我觉得这是我们所有人面对的问题,就是当经济价值为社会的主导的时候,所有人都是弱势群体。确实我觉得一个社会的建筑景观与城市看上去的样子,主要是由政策与经济的决策机制和我们社会的文化趋向所根本决定的,我们决定不了多少,我们社会是一个集体的趋向。

    所以我觉得我们需要的是怎么样在我们项目中体现更多的价值,我觉得这个价值包括社会的和谐,当然包括人的目标,也包括经济和经济规律,我们不能离开经济规律说话,我们当然需要照顾生态和环境,中国和美国一样都是能源消费大国,我们的建筑是这样的耗能,我们当然要照顾我们自己的城市文脉,当然要照顾自己的文化传承,不知道建筑是怎样的,但是中国是景观大国,就是在人类历史上,对景观有两种理解,一个是景观可以表达人类的智慧,人和景观、人和自然可以共融,这是我们的和谐共融的景观观念。我觉得是非常先进的,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我们在一起真的应该更加的关注社会和社区的建构,现在有城无市,然后我们可能开始分阶级,这是一个非常不好的现象。一个好的城市,和谐社会永远是分阶层的,没有分阶级的,我们回到古时候的村落,所以我觉得当然我们的设计要反映我们的时代精神,所以我们今天看到的我觉得社区都做得非常好,但是感动我的都是既有文化传承,又有时代精神的。从什么时候开始起,形式可以代表内容,话语可以代表风格,我觉得北大的光华学院非常好,不断说的几个项目,让我们把建筑做得理性,让我们把建筑和景观一块做,这就回归了历史好的一面。

    不管怎么样,我们希望看到设计的本质是让人把日子过好,把日子过好的最基本的标准是体面,因为现在我们实际上很贵的房子,不一定过得体面,这个就是三口人住上800平米的房子,不一定体面。当然了把日子过好的最高标准是精彩,我觉得精彩的设计永远是颂扬生命本身的意义以及赞扬、表达人类精神生活中最美好的一面。

    屈培青:下面请绿地的谢总说一下,因为今天跟谢总一路过来,我也是上海人,生活在西安,上海的文化和西安的地域也让我很纠结,我想针对我们第三个问题,谢总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因为绿地是最早进入西安的,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谈一下。

    谢雨:
今天因为是以甲方的身份来,我也是注册建筑师,家里四口人全部是学建筑,实际上当初我们的起点是一样的,价值观也是相同的,只是因为我们现在分属了不同的职业,应该说我们的位置不同,但是我觉得我们的位置不同,思考的事情其实是一件事情,只是我想作为一个甲方的建筑师,虽然我考虑的问题是更多元的,也就是不光从职业角度思考这件问题,从我开始的起点和价值观思考这个问题,其实我的视角里面还有360度的思考,我在替所有人思考,首先我要替谁思考?业主。以人为本是使用者,而不是我们任何一方,既不是设计师也不是我本人,我的审美以及我的价值取向,我是首先站在真正买我这个房子,使用我的房子的人的角度上,从他的立场上思考问题,其次我要思考的是我们整个公司的各个层面,各个角度上,比如说合约成本的诉求,施工对工艺的要求,以及营销对售卖的时候是否好卖,还有更高的诉求,我财务方面资金回笼的诉求,以及领导、集团对这个项目本身是不是有更高的诉求,同时还要兼顾政府在这个项目上的诉求,以及城市对这个项目的希望,所以在我的角度上,我是以自己的角度看,所以这是我跟大家的差异,所以我不能说我们更伟大,但是我说我可能更全面。

    所以我在上海也是比较聪明的要妖魔化的甲方,很多的设计公司还是很怕的,但是我觉得在座的有跟我合作的设计师,比如说洪总(音),还有李宝章李总,甚至包括水石国际的郑总(音)都合作过,合作下来的结果是他们愿意和我继续合作,而不是这单生意做完再也不要认识你了,所以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结果很美好,我觉得这就够了。实际上对大家来讲,要求会越来越高,梯子是越爬越高的,每个人都在逼着自己往上走,所以就像婚姻关系一样,甲方和乙方要共同成长,我们才能够有创意,才能够有价值,才能做出大家都喜欢的东西,假如我们彼此是折磨的关系,其实我觉得我们是找错了人,我做了十几年甲方,我一直坚持这个岗位没有变过,跟我一起出来的人,很多人都是老总了,出去管一大片了,但我还坚持在我的岗位上,因为我知道谁匹配什么项目,像洪总不好好做的时候我会折磨他,像我们郑总水石国际有一段是我非常痛恨的,它的考核居然是普遍的工龄不足两年的小朋友,你说我要不要活,那做出来的东西是什么呢?所以我难免要折磨他一下,希望他们也不要以经济利益为中心,也要以我们共同做出好东西为目的。

    所以这个东西我觉得大家认真的看待这个问题的时候,对甲方的要求也不能太高,我们对乙方也是大家一起共同的成长,我们就会走得更远,我不知道别人怎么样,我知道在上还有两个公司或者三四个公司,是跟我们绿地一起成长下来的,我记得以前UA国际(音),是个效果图公司,当年合作的时候,现在几十年下来它是很大的规模,包括水石国际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大家跟着时代一起发展,我们保持一致就不会离婚,如果一方发展得太快另一方没有跟上就只能说拜拜,所以这是合作的理想状态。

    其实刚刚屈总有问过,我们作为商业综合体和住宅,对于城市来讲是什么样的诉求,实质上作为我来讲,我第一个考量的是实际上是市场的需求,而不是城市的需求,这个角度可能是跟设计师不同的角度,如果市场不接受,你做得再好都不被接受就没有生存的可能,我当然希望整个城市是在整体的规划下来做出整体的方向,我会尊重,但是我也不客气的说在某些城市的某些趋势,规划就没有做过,没有风格,没有要求,这时候我怎么办,我只能按照自己想做的做,没有人来统一这件事情,我在很多区域什么规划都没有,容积率随便写,所有的指标都是我自己写的,这时候你能指望这个区域你会有一个整体风貌吗?我觉得没有,在这点上我只能这么说,我希望跟所有的乙方都很好的共同发展。

    屈培青:谢谢谢总的发言,请水石国际的邓总呼应一下自己的观点。

    邓刚:首先也要谢谢谢总,确实像谢总描述的一样,我们水石国际一直像谢总说的一样,不断的调教和推动我们往前成长,我们的很多设计机构获得了发展。回到我们的主题,我们以前有不同阶段的认识,第一个阶段是刚刚毕业的时候,觉得自己能做很多东西,慢慢就产生了一个疑问,实际上在项目的决策权里面,乙方还是很弱势的,就回到了刚刚李总谈到的现象,我们在某一段时间之内经常说一个观点,其实项目的水准不由乙方决定而是由甲方决定的,甲方的水平决定了项目的整体水平,但是后来我们发现这件事情不能这么描述,追根溯源的话实际上很多东西不由甲方决定,而是由社会群体决定的。跟项目最直接相关的群体,无论是设计师也好还是甲方都是一类的,第二类群体就是我们的客户群体,第三类群体是政府,我想讲几个现象,第一个现象在上海曾经有一段时间提过一个规划层面的想法,提出一城九镇,我们的市政府领导提出来每个镇都要有自己的风格,马上随之之后出现了像我们的宝山这边的北欧风格,像松江的英伦风格,很多的不同风格就产生了。

    所以回归到我们的题目来讲,我觉得地域文化最终其实受制于的还是当今社会的整体水平和整体能力,我们设计方包括甲方,在项目过程中间完全是一家人,刚刚成都的老总提到的合作设计,我非常赞同,我们只是站在甲方的角度来说只是结构更全,会使得我们作为配合的角度来做这件事情。

    其实看一个城市的发展有三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女性开始注重穿着的时候就感觉这个城市进入到初级发展阶段,之后几年你会发现这个城市的男性也开始注重打扮了,这种时候大家说已经进入到发展的中期阶段,但是真正当一个社会达到比较成熟的时候,人们更多的在乎的是生活方式的具体的体现,是比较体面的生活方式的话,你会发现大家对于穿着的整体部分其实不会那么在意,所以说我觉得从另外的角度来讲,可能地域文化的本身真的不是一种形式,也不是我们今天谈的更多的是新中式也好,是英伦也好,真的不是,其实是属于这个城市那个时期人的一种具体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所以说趋同来讲,也不是说你可以改变得了的,因为整个生活方式的趋同,决定了很多方式的趋同,时间、空间,相对的距离感越来越小,人们的生活方式在发生变化,所以说你要在在设计层面、项目层面单纯就风格本身来谈问题,我觉得其实很难找到问题的归结点,所以对我们来讲我们就觉得与其在设计中间去过多的强调风格,去强调它的形式感,包括我们甚至也有请过设计公司,我们现在的景观设计在风格层面,用一句话来讲,其实在做户外装修,很多的地产商包括社会群体,并没有真正的认知到环境本身真正的对于生活方式改变的重要性,我们还听到过一种观点,摒弃情景化景观,更多的是生活化景观,更多的是和生活相结合,所以更多的从我们的社会责任来讲,我们提出一些观点,对于地域文化的尊重,更多的是属地化的,是属于人的,是要强调生活方式的。谢谢。

    屈培青:谢谢,我觉得可能有一个根本的问题,我们首先把我们的项目当产品做还是当系统工程做,这可能是一个根本的问题。我曾在西安办公室看到一个领导和很有名的国内大地产的老总聊天,他开玩笑说,你不是企业家,你是一个商人,商人要考虑怎么赚钱,企业家要对这个城市负责任,他就这样定位开发商的老总,可能大家的角度不同,我们怎么把距离拉得更近一些,既保证开发商的利益,还要保证对城市的延续。

    我们现在讲国画的延续,我们的城市有没有一直传承下去呢,刚刚改革开放的时候,我们什么风格都学,到现在回归一些传统文化的东西,这是一个现象,另外我接着谢总的来说,折磨两个字,在深圳听到的很多,我们也听到我们的业主说,我们专门到设计院招设计部的总监,设计师最知道怎么折磨设计师,经常晚上看我们是不是给他作图,周末是不是做他的项目,他就经常搞这个,开个玩笑。

    下面请AIM的陈总继续谈谈。

    陈晓宇:大家下午好,我刚刚看到这个题目刚开始点了个赞,因为我也参加了时代楼盘的一些论坛,但是我感觉这个题目不像时代楼盘提出来的题目,感觉像大学里面提出来的题目,因为时代楼盘之前都是关注的市场比较多,我们谈的是怎么创新、怎么增加附加值这类的话题,但是我觉得这个话题特别好,因为它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以前我也很同意李宝章老师刚刚说,我们的价值趋向太单一的时候,就导致大家都趋同一个点上,就是什么好卖就做什么,但是往往什么好卖的时候就左右了你的风格或者文化的延续,所以我觉得现在大家的甲乙方都在这里,今天我看到这个牌子还特意把它打成了双色的牌子,好像是PK一样,但是我觉得更像是大家的融合,因为大家也看到我们很多的设计师也进入到发展商的团队里面,我们也是靠发展商来养活,所以实际上大家是共生,要是刚刚看到那么多出色的作品,我觉得反而要是给发展商的赞应该更多的,因为他们承受的是市场的压力,我们可能是作为设计者,可能有一种创作的欲望,但是发展商可以做这个决定,他觉得要往这个方向,而偏离了大众的需求要一个很大的赞,因为经常我们会提出这种概念给甲方,甲方很多时候营销总监说这个不好卖,风险比较大,一下把你打回原形,所以又回去做新古典这种大众化的东西,所以我觉得为什么说是一个时代的到来,其实恰好现在不是对立的,就像刚刚谢总说他们的楼盘可以比别的楼盘卖高5000元,就是因为敢走这条路。

   而且为什么会到这个点上来呢?为什么恰恰到这个点地域文化就开始提升到现在的程度呢,其实是跟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还有整个社会的自信,还有对文化的回归,还有老祖宗的东西很多是好的,然后这种思考是我们更加自信了,北京刚刚举办了APEC会议,都穿的是中国的衣服,现在时装界中国风很流行了,现在音乐界也是流行中国风了,室内家具设计也是这样的,这种回归我觉得是代表了我们民族经历了体面的生活之后,会慢慢慢慢寻找一个根,它是对文化的认同感,而不是舒适感,这些达到之后会沉淀下来我真正喜欢什么东西,所以慢慢慢慢我觉得这是一个开始,虽然改变比较难,但是现在已经有了一些好的案例,有一些先行者,把成功的走出来之后,我觉得会有越来越多的好的东西。

    还有地域性不一定只是新中式的,还有一个是中国各地的不同地域风格,所以也给我们设计师提供乐很好的设计灵感的源泉,你去一个新的地方会学习它的文化和文脉,这种传承就很好,你的灵感就是本土出来的,这个建筑就是原生态的建筑。

    还有刚刚也提到绿色,我觉得地域性就是跟绿色连在一起的,因为地域性就恰好是跟当地气候、文化、脉络还有人文的全部连在一起,是一种原生态的东西,我们越挖掘实际上越生活得舒服,所以我希望可以在甲乙方共同的努力之下,可以把这个题目做得更大,然后真正让中国的建筑屹立在世界之林。

    屈培青:谢谢,我非常同意陈总的观点,这个论坛回到20年前开就开不起来了,刚刚改革开放我们当时突然肉也不要票了,一桌丰盛的大餐放在桌上你什么都吃,你当时说胆固醇高什么的肯定没人理你,而现在就说要吃绿色食品等等的,可能我们的中国建筑当时改革开放也是这样的,那个时候大家什么都接受,现在我们也在反思,我们的设计师也在批判我们自己做的东西。

    下面想请龙湖地产的刘总讲一下。

    刘玮:大家下午好,很荣幸在这里跟大家对话。前面几位大师,包括建筑、景观还有地产的人都发言了,我不想重复大家的意见发言,我只想表达一下我自己的个人观点。

    第一个观点是屁股决定脑袋,首先大家处在不同的社会地位,所以大家对于甲方和乙方的理解也会不一样,从这个逻辑里面带出来的观点就是我作为开发商的观点,那就是我们制造的永远都是商品,而设计师想设计的永远都是作品,也就是商品和作品的区别,所以我们在这里产生了冲突和对立,因为我也是作为甲方的代表,我跟谢总的观点有一些一致,可能谢总用了一个词叫做PK乙方这样的方式解读,然后我的理解就是,我认为这是一个好的作品,好的设计、好的产品出来的话,只有不断的调整才能成为精品。

    所以在这里我觉得作为甲方和乙方沟通的桥梁,其实是需要对于设计的深度解读,对于文化程度的深度解读,才能调出好的产品。

    这个产品谁买单呢?是客户,我们非常重视客户。我作为龙湖的一员,我对龙湖的理解,包括对于甲方的理解,我们心中永远有客户,因为有这个观念,所以我们做的每一个动作,一方面是协调政府,协调规划局,如果说我们是中国的过程,政府规划局可能是更重要的过程,它引领了一个城市的终极发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充当中间的环节的时候,我们可能更多的就去理解客户的需求,因为只有客户的需求可能达到我们最后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这就是大家看到的这十年地产的黄金的发展期,我们称之为黄金时代的发展期,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市场有了百花齐放的产品业态,不同的建筑理念,不同的观念风格,甚至产生了欧洲风、大陆风,甚至到了现在的中式风格的全国化盛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作为开发商一直在解读我们客户的心理,也从这样的风格演绎变成我们今天客户群文化素养的提升。我们在经历了50年代的从国外引进文化的过程中,到今天吸纳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也代表了我们人们的生活需求的提高,所以对于我们开发商也起到了非常重大的促进作用,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些新兴的风格,新兴的城市生活需求,所以我们才做这样子的改变。

    第三,我自己对于甲乙方的解读,可以用四个字来概括,文人武将,文人就是咱们刚毕业的设计师,甚至像李宝章先生这样的大师级人物,他们都有人问的追求,对人居环境和未来发展的追求,对于咱们的开发商,我更希望用武将来做一个解读,为什么用武将的词呢?因为我们每天其实大家可以深度解读一下开发商的工作流程,包括刚刚杨总也提到的开发商的工作,我相信作为杨总这样的资深的设计总监,他每天投入到设计领域里面的时间到不了十分之一,更多的时间是在协调,协调政府,协调其他的开发商,甚至协调街道办的一个很小的出入口的解决,而实际上投入到真正的在学术的研究,在具体的实行方案的细节上,他花不了这么强大的精力干这件事,并非他自己所愿,这就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原因所在,所以在这里他可以用武力的方式,并不是指的打架的方式,而是指的是落地的方式去解决设计师想实现的美好家园的理念。

    作为今天的题目,解读绿叶和红花,我认为这个世界没有永恒的美丽的红花,但也没有永远的绿叶,它一个相互映衬的关系,就像咱们的建筑和景观,只要可以适合人居住,而且让人很久的居住,并且可以让客户接受它,甚至愿意花更高的价值,更高的成本去居住或者宣传它,这样非常美好的住宅就是被市场所接受的,也是这个时代发展的需求,我相信这个可能是更重要的,而不是解决谁是第一谁是第二的问题。

    屈培青:谢谢,刚刚三位地产商谈了他们的观点,有些我也同意,其实可以这样解读,现在的开发商是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来做产品的,设计师是要按照开发商的需求,最终达到消费者的需求做产品的,所以就出现了开发商跟着消费者的市场走,设计师跟着开发商走。我们也问过消费者,他在到处是开发商宣传产品的时候很盲从,不知道哪个产品好哪个产品坏,都说得很好,在这个情况下他只有选大牌,就跟我们买电视一样,不知道哪个好就选品牌了,可能建筑产品也会出现这种现象,就是消费者并不知道哪个产品好,那可能龙湖大牌、绿地大牌可靠,可能是这样的。

    这里面也反映出一个问题,我们中国的媒体和策划公司有时候宣传得有点虚了,其实这个地方应该冷静一些,应该是开发商和建筑师联手引导消费者销售,我们希望走到这样的很理性的环境里面,不要把策划宣传得太虚了,其实老百姓有点云里雾里看东西。
    下面请CDG的林总谈一下。

    林世彤:各位好,大家的话题很多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慢慢聚焦到甲乙方的对立这些问题上,现在虽然和谐社会这个词不再提了,提的都是中国梦,但是在台上今天我们还是需要和谐,很多话题站在甲方和乙方共同的角度来谈。

    地域文化的概念,因为这么大的角度,我想已经不是说我们甲乙方在这个场合可以讨论的,这中间一定有看不见的,另外嘉宾也谈了政府的作用,而且刚刚甲乙方之间的很多矛盾,我作为乙方这么多的客户合作下来,其实也是非常理解,很多的相互的折磨和矛盾,实际上背后的始作俑者很多是从政府的角度就开始了,所以我想这个话题更多的还是站在共同的角度探讨。

    屈总刚刚对话开始之前提了几个问题,包括红花绿叶,包括城市肌理的共性和项目的个性这些问题,我刚刚也在思考这件事,其实这件事也甲乙双方从驾驭问题的范畴来讲是没有这个能力,很多的问题也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说的。从刚刚嘉宾分享的案例来说,也可以看到大家对于地域文化的不同理解,也包括看到屈总讲到文化古城的历史传承这些话题。

    所以从我的理解,所谓的红花和绿叶,就是我们的开发的主流项目在城市中的定位到底是什么,如果追溯到城市的起源的时候,皇宫、王府一定是城市中的红花,而且从形式上、建制上都是不同的,而民居建筑也是构成了城市的街巷的空间,但是到了今天我们的城市已经发展到了现代文明的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很多建筑角色也在慢慢发生改变,我们很难再用传统的城市的逻辑去定义现在的城市了,我们看到现在人们的消费已经把体育、娱乐作为精神聚会的场所了。

    所以在这里举一些例子来理解这个建筑的角色,我们看到一个是北京和巴黎两个城市,从北京来讲,我们看到这是一个开满鲜花的城市,尤其2008年以后,明星建筑非常多,甚至是文化建筑、体育建筑,甚至一些住宅楼都可以作为红花出现,但是如果延续这个城市的肌理我们看到的是满目疮痍,基本上打碎旧世界来建设新城市的。反过头来看巴黎这座城市,它当今的很多红花也是我们谈到的写字楼、现代的一些消费空间,都是很好的延续了城市的肌理,使这个城市既有传承又有新的城市文明的延续,所以从这点上来说,这个答案在当今社会中很难作为必选的内容,因为我们不同的城市可能有各种文化的内涵。

    从另外一个案例来说,就是我非常熟悉的城市,加拿大的温哥华,这个城市中是没有红花的,所有的建筑都很平实,都是绿叶的构成,但是是经过了精心修剪的绿叶城市,从政府角度制订了很多的城市规划的很细致的规定,200年历史的城市,但是把200年历史的保护区都保留得非常好,而且对于新区的建设是用城市法规的方式来给大家做的规范,所以这点我想今天的话题可能不光是讨论最表象的表皮类型,是从骨架上,因为现在中国的城市并不是缺一个好的裁缝量身材,但是我们看到这个温哥华的规划中很多的原则处理,虽然新的城市开发容积率很高,跟传统的城市不一样,但是城市法规中规定了,必须在城市街区边上要做三层的街墙,始终保留了传统城市的肌理,包括新建筑,可以风格非常多样,注重城市的多样性,但是在色彩和材料上每个区域都有严格的规范,有了这样的很详实的城市设计之后,我们设计、开发在做整个城市运营的时候,就有很好的指导原则了,所以这点我想今天探讨话题很重要的一块是政府职能的缺失。

    但是刚刚屈总提到的建筑师和开发商在中国的地域文化上可以起到什么作用呢?我想到一个案例,是瑞安集团开发的新天地的项目,每个建筑都是多样性的,所以也是教会我们政府如何经营一个城市,就是保留历史的文化,又有时尚新生活的延续,在这点上,像万科的扬州绿化村(音)又是另外的模式,也是大的区块,对地域文化的理解打造一个新的片区,包括现在我们正在做的万科的青岛小镇(音),但是这些项目都是尝试性的项目,不能作为现在大规模开发的主流,很多的项目只是作为探索,但是我想站在甲乙方共同的角度上来说,如果我们有越来越多的类似新天地这样的项目,有更多的正能量去影响我们的社会和政府的决策,我想这点就是我们甲乙双方共同为社会做出的贡献。谢谢。

    屈培青:谢谢,下面有请张坪先生谈一下。

    张坪:前面几位专家都谈到了关于地域文化的理解,我自己是这么理解的。往往一个地域文化的延伸和发展是受到经济条件制约的,现在为什么在我们国家可以不断的出现世界各国的不同风格的文化呢,可能我们最深刻的理解,可能是生活方式的需求或者生活方式的一些改变,所以说我们认为那是一种比较好的生活模式,所以我们希望把它引进来为我所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快变成第一GDP了,可能以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世界各国延展开了。这是我想说的第一点。

    第二点,我们的地域文化来进行落实和进行推广,我们觉得我们传统的东西和现代的经济发展,可能也是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也好,包括我们的经济条件也好,包括我们的行为模式也好,因为现在有新的需求了,如果我们一味的援引传统的方式发展,可能和现在的生活方式会产生大的冲突,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地域文化推广起来感觉吃力的重要的原因。举个例子,我们现在少数民族一些人虽然会穿一些少数民族的服装,但是在平时他更多的是希望融入社会的主流。

    第三点,地域文化有其自身的特征,就是刚刚林总谈到的,我觉得作为城市的管理者,对城市的风貌和文脉的把控,确实有着有密切的关系。在这一部分,我们中国以前在各个城市里面,针对风貌的设计是相对比较弱的。比如说我是来自于重庆,重庆以前的市委书记薄熙来,他感觉重庆第一是山城,第二,重庆最辉煌的例子是在民国对全国影响比较大,所以他对重庆的定位就是民国风格,那几年就按照这个模式来发展,逐渐好像有一点城市的特征了。

    第四点,我们的发展和保持传统文化之间如何有效的结合,我们到日本也看到,比如东京是很现代化的城市,在它旁边有京都,它就是非常传统的,我自己认为我们就要保护一些,传承一些,发展是另外一个区域。现在在中国有很多的城市也是按照这种模式来做的,因为我们中国人非常多,人多地少,如果我们现在看到我们的地域文化,前面很多的专家谈了一系列的古城模式,但是对于低层建筑的体现,我自己认为是比较全面的,但是如果上升到密度比较大的,而且是高层、超高层的建筑,这种地域文化现在还需要很多的时间进行进一步的挖掘,或者找到它的真正的城市特征。这是我自己的看法。

    最后谈到今天的题目是甲乙方的问题,我作为设计方来说是需要非常感谢和尊重甲方的,因为是他们给我们提供了展示我们作品的机会。第二,甲乙双方本身就是共同体,因为我们是为了一个目标,这个目标是要受到市场的检验的,市场最核心的是什么?是人。人对我们产品的判断是起到最重要的作用。第三,我认为反过来说,关于地域文化除了人文的东西,其实作为自然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载体,那么我们现在说重庆的特征,除了我们刚刚说的民国的陪都的时代,算是重庆的一个风貌以外,重庆的山地也是重庆非常重要的特征,所以我们公司现在也提出来专门做中国一流的山地景观的概念,把我们的山地景观做到极致,其实也是地域文化的一个载体。谢谢各位。

    屈培青:我们今天的讨论非常激烈,下面看看现场的朋友有问题提问吗?

    谢雨:今天我们为什么谈这个问题,刚刚好几个嘉宾提到了,我们是到了一个转折点,我们所谓的行业不是地产行业和设计行业,是整个的大的行业,是我们共同去面临的转折点,我觉得现在为什么大家爱自己设计的设计师也少,爱自己开发的项目的甲方还比设计师多一些,所以我觉得我倡导的是什么?设计行业的同仁们也应该意识到危机的存在,既是最好的年代要到来的,也是最坏的年代要到来了。同时考验大家的能力和价值的时候又出现了,你是不是真的具有创造价值的能呢?你自己还能不能适应现在的更险恶的市场呢,我觉得我们的设计师也要想一想,当你拿出吸引我的有思想、有价值的作品的时候,你觉得我会继续跟你们合作吗?肯定不会的。作为开发商我们今年降价都没有打开销量,我们确实进入了行业过剩的时期,大家的好日子都没有多少了。所以现在应该是提高效率而不是要的质量,接下来我们可能要共同面临一个更为险恶的市场,这个时候我可能真的肯为设计付更多的钱,过去我可能不会付更多的钱请更好的设计师,而我从去年开始就开始付更多的钱请更好的设计师,像过去绿城东方用一次再也不用了,因为他们要钱要得太贵了,后来水石国际对我们很好,好几年不给钱都可以,可以再下来再怎么不要钱,我也不敢请你的话就危险了,我就宁肯花多的钱请更有价值创造力的设计师,这时候那个设计师可以创造价值,他就有前途,我们房地产商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不能创造价值,我变成一个制造商,我变成厂商了,我没有价值,我也不需要大家,就一套标准图一做就完了,我就控制成本,我就不付设计费,这时候看能不能把成本控制下来,跟恒大PK一下。

    所以我想大家面临的都是这个问题,我们对乙方的苛刻,其实也帮助乙方成长,乙方其实也容易,过去我给UAZ(音)委托,一委托150万平米,其实一个方型用了好几十万平米,所以这里面既有我们的粗放也有设计师的粗放,所以希望设计公司也要拿出自己的能力和绝招来,让我们甲方真的跪着求你给我一个设计,你是不是再给我安排一个档期,这个就是要靠你的能力,所以我今天扔出来比较激烈的话题,就是为什么我们甲方有时候折磨乙方,是因为有的时候乙方做得确实不能够满足我们甲方的要求,当然甲方也有很不讲道理的,又不想给钱又要好东西,但是我们有些甲方还是给钱的,也愿意为大家的设计付费,我想在座的应该都是属于给钱的甲方,否则不敢坐这里,但是我们给钱了大家就要给更好的东西,因为物超所值下次肯定还会继续合作的。

    李宝章:刚刚谢总说得特别好,这两个事是创造价值的,当我们经济转型的时候,我们真的面临着这样的社会的升级,我们真的应该创造真实的价值了,说到这其实中国的国际形势发展得非常好,我们WTO以后经济提速,然后后来出现土豪,所以我们确实存在着一个文化的回归和理性的回归,和人本的回归,和人脉的回归,因为当我们的日子已经过成土豪以后,我们发现我们实际上过不了别人的日子,上海人实际上过不了北京人的日子,上海人和北京人见面就掐,然后我们也不应该,上海人为什么过北京人的日子呢?所以必须要回归到文化的本原,当我们这样做的时候,我们确实让人感到舒服了,我们确实给别人创造价值了,我们今天放的这些力证一次又一次说明,当我们给上海人做石库门的时候,比让上海人住郊区更好,如果别人愿意住边上的话就去成都了,每个城市有每个城市的核心价值观,上海说我们怎么可以划算,我很高兴我们和绿地来一起做生态的省水的景观,我们怎么样让景观的回复成本降低,因为对于上海人来说划算最重要。所以我们真是要结合人的生活需求,和人价值的需求,和人地域生活的特色,来进行我们的合作。

    对于奥雅来说,我们现在就是生态的景观,价值的景观,和谐的景观,说到最后要回归到文化和创新,这是后APEC以后,我们社会转型的重点,我们愿意和所有的甲方来进行这方面的探讨,当然我们没活的时候你们给我们什么活都可以做的。谢谢。

    刘晓钟:刚刚大家讨论了很长时间,关于甲方和乙方我们在做设计的过程中,就是转换角色解决的,当你做设计的时候,你要想到甲方所想的,这样好多问题就很好的理想境了,作为甲方你要判断建筑师有没有这种能力,他做的是对还是不对,很多事情来讲从市场的角度来讲想这些事情,可能很多事情就容易融合了。作为我们建筑师来讲,从我们的教育本原上来讲,可能从骨子里来讲,在大学教育期间,对我们提出了一个东西,就是我们自身的东西就很骄傲,或者我们的东西就要被社会接受,其实不然,我们是学到了知识,到了社会你把你的知识变成产品的时候,不是简单的拿来的问题,你给他他就要接受,他是要转换和磨合的过程,从角色的转换到知识的转换,到产品的转换的过程,我觉得可能也是建筑师进步和发展的过程,大家可能认识了这个之后,可能你的很多东西就可以提高了。

    再有一个观点,刚刚讲到屁股决定大脑,我觉得好的产品,首先还是开发商,因为你是给开发商在做项目,你建筑师再有能力,做得再好,如果开发商不认同,你最终实现不了。反过来从开发商的角度来讲,我首先要把产品做到最好,或者达到市场的要求,达到什么样的程度,你建筑师再做的时候好的东西才能出现。如果没有两者的结合,几个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没有好的产品产生。
    1993年当时建筑学会那时候讨论关于精品的时候,我曾经发表过这个观点,就是说一个好的建筑师必须要遇到好的开发商,才能把作品做出来,不然的话你只是一个理想,我就说到这。

    屈培青:谢谢刘总。我补充一下,我觉得我们其实甲方乙方大家应该先不要当做设计来做,这个单做成做不成无所谓,先交朋友这样的心态才可以做得更好。

    另外换位思考,我也听到开发商抱怨设计师老踩不住我们的点,设计师抱怨开发商老折腾,其实这个东西是缺少沟通。我们最近和当地的开发商是朋友关系,我们让底下的年轻人沟通,我把我的设计师派到房地产实习半年,这样一沟通大家都可以理解了,也理解开发商的压力和市场的压力,曾经我们遇到一些现象,这个项目周期是两个月,我从老总那里得到是两个月,到副总是一个半月,到设计是一个月,可能大家每个层面都有自己的层面的压力,所以大家还是要沟通。

    所以今天的对话我也想听听在座的观众有什么提问,大家也可以举手发言。

   现场提问:大家好,我是来自上海大全设计公司(音)的洪文涛(音),刚刚绿地的谢总提到过我们,我先讲一个问题,应该也是在最后一刻看到这次活动邀请的所有的嘉宾的名单,我突然有一种冲动一定要来听一下这个会议,第一我本身是一个广东人,所以我回应一下地域,我在广东省工作了5年,后来到上海工作了5年,在2008年正好碰到了石库门的项目,当时我的身份是5年的广东生涯,5年的上海生涯,我的身份认同感很模糊,到底自己是广东人还是上海人,包括能不能融入上海的城市,还是很模糊的概念。

    在做的过程中,发现做石库门的时候调研了有20多个新老石库门,发现这些城市里面应该隐藏一些基因,然后你寻找这种基因的时候,也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应该说这个团队当时是很丰满的团队。当时工作十年以后,所有的东西汇聚到一起的时候,我做石库门的项目的时候,我发现石库门项目也就是100多年前那群建筑师在当时回应中西文化的交流,回应地域人居特点的作品。就像谈恋爱,谈恋爱属于没确定的过程,这是最美妙的过程,而我们就是希望所有人可以在一起体验这个过程,真的是融合了甲乙方的关系,包括今天回到这里是因为在那个时间点上。

    屈培青:因为时间的关系,所以今天这个话题谈得非常好,题目有点尖锐,就是想让大家放开谈,我们建筑学会人居委员会的年会在成都开,也希望明年我们地产商的一些大牌也来参加我们建筑学会的论坛,我觉得还很好的机会,最后还想让刘总PK一下。

    刘晓钟:非常高兴,谢谢大家。这个话题是我们原来在大连的时候,当时时代楼盘的李总去了,因为说时代楼盘这几年的成长进步还是很大的,它把媒体和地产进行结合,到建筑师到专业的发展,都是跨度或者是进步非常大,包括刚刚屈总说的下一次再讨论的时候,包括我们建筑师,在探讨自己产品的时候,自我欣赏的时候,还是回到本原,把我们的开发商、市场、社会结合到一起,大家认不认同这个东西的时候,我觉得我们的社会就更加进步了。我就说到这里。
      
    主持人:感谢各位的精彩分享,也感谢屈总的主持,到这里,我们今天的活动就结束了。但《时代楼盘》杂志对于地域建筑的关注远未结束,接下来我们将在不同城市进行更多的相关论坛,欢迎大家继续关注。

    再次感谢今天到场的各位嘉宾,你们的分享将有助于中国房地产事业的理性发展和提高,感谢到场的媒体朋友,你们的传播使得本次活动的影响更加深远,感谢到场的观众朋友,你们的参与与支持是我们继续努力的动力,谢谢你们!

图片实录

  • 活动合影
  • 活动观众提问
  • 嘉宾互动对话交流
  •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互动对话
  • 嘉宾演讲
  • 活动现场
  • 嘉宾演讲
  • 现场嘉宾认真聆听演讲
  • 嘉宾演讲
  • 邓 刚 水石国际 首席合伙人
  • 刘晓钟 北京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建筑师
  • 张 坪 蓝调国际 董事长
  • 林世彤 CDG国际设计机构 董事长 总裁
  • 刘玮 苏南龙湖集团 景观部总监
  • 活动现场
  • 谢 雨 绿地集团 房地产事业一部技术总监
  • 陈晓宇 AIM设计集团 总建筑师
  • 张广亮 北京翰时国际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董事、副总设计师
  • 李宝章 奥雅设计集团 首席设计师
  • 杨亚平 万华集团 产品研发中心总经理
  • 活动现场
  • 特邀嘉宾演讲 屈培青 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 院总建筑师 屈培青工作室主任
  • 主持人开场 活动执行主编 张兰 《时代楼盘》杂志社
  • 主办方与嘉宾合照
  • 主办方与嘉宾合照
  • 活动即将开始
  • 嘉宾签到
  • 活动现场
  • 活动嘉宾签到
请先登录再发表 免费注册

分享到:0

最新热评

已有1条评论

申报项目展示 换一批

关于金盘网 | 帮助中心 | 联系我们 | 网站合作 | 法律声明| 开店指南| 网站地图 | 诚招英才
客户热线:020-38182178 客服邮箱:sunxb@kinpan.com
粤ICP备2022080590号
Copyright © 2008-现在 广州金盘网络科技有限公司,All Rights Reserved